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同學@香港

這是一本談教育的書,在書店看到時,覺得書中有很多名人說他們就學的經驗,而他們所就讀的學校很不同,所以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便買了回家看。

這本書是一個電台節目內容改篇而成的書,每一集節目,會訪問一位名人,談他們由幼稚園到大學的經歷。而大部份受訪者,年幼時家境都不是太好,而成長時正值動亂的時代,學習環境不好,學校都是由教會或親中團體所辦,而親中團體所辦的,令很多學生都對中國有一份特別的感覺。因為讀書機會難得,每位嘉賓在學時都很勸奮,才能有大成。很多名人是讀名校,也有名人是讀夜校的,所以學業是否學有所成,其實人本身是很重要的。部份嘉賓更能說出當時老師的名字,也有參加母校的校友會。

書最後一位嘉賓是教育局員,她說出香港教育的問題。如她所說是真的,教改是會有效果的,但短期內,每個參與在內的人都要適應。

雖然書中內容是以對話形式來表逹,如果能更有系統來表述每位嘉賓和就學經過,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會更高。

2009年3月5日星期四

智者倣行



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見到作者是陸東,心想,他是出名的金融界中人,定是在教人怎樣從股票市場中賺錢,但也拿上手看。一看,覺得根本就不是教什麼股票,就是在說自己,他從前是怎樣一步一步到現在,強要分類,我覺得應把它看成一本名人的自傳比較合適,很有意思,所以二話不說,便買了回家看。

書的前部份其實說了陸東本人的成長路,由小孩子開始到成長後自己提出要力排眾意去外國留學,回來後的工作到現在,從他的每一步,看到一個人的態度如何影人的一生;作者自小便有理財之道,而他母親外家原是大富之家,但後家道中落,作者小時便看透這些事,教道作者最多的,竟是作者童年的家傭,家傭教他詩辭,教他道理,例如家傭教作者自己農耕種稻米,讓作者知道什麼是粒粒皆辛苦,到入學,作者又可以拒絕同化,到中學,不理父母反,提出要出國讀書,眼界大開,回來後自知要入銀行業,便努力寫信求職,終於入了恒生,再到麗新,保誠,瑞銀等等,可見他真是個見光獨到的人。簡單來說,作者就是要獨立思考,不跟大多數人的路,拒絕被同化,凡事不看表面,要找到背後原因,當自己意見和主流意見不相同,不為所動,堅持己見。又因如此,他可以對金融以至全世界有其獨到分析。

書的下半部,是作者發表他對現在的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的意見和預測,可以看到,他能從很高的層次去看所有現在和過去的事情,也看到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事物,所以言之有物。作者提出了將來世界會怎樣轉變,香港要怎樣做才能維持下去,而中國則是將來的大國,美國在未來只會走下坡,但可能到最後會以挑起戰事,團結國民。

看完這本書,深深感到一個比自己只大幾歲的人,可以這麼見識廣博,他有料,不必自謙,有理即說,感到人最重要是看清自己的處境,理智分析,就算和主流意見不同,也不必害怕,也不必怕孤獨,真相和真理,最終都會回到智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