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

五個小孩的校長——教情逸致


在書局裏看到這本書,很清楚作者便是當年低薪受聘,任職於只有五個孩子的幼稚園的校長:呂麗紅校長了。翻開這本書來看,看到是這位校長的經歷和感想,所以便買下來回來看了。

這本書的內容,是作者作為幼稚園校長之後的所思所想。雖然不是以她任職校長的經過,順序的描述,但是在一篇一篇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校長辦學的心路歷程,和她為這間學校所付出的心力。校長堅持她的教學理念,而因為幼稚園人數少的關係,所以運用了混齡的教學模式,即是不同年齡的學生一同上課,讓學生們學到如何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同學,亦學懂如何照顧自己,以及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校長所用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學習,所以這間幼稚園更吸引了富裕家庭的家長讓子女入讀,可見校長的教育和這幼稚園是成功的。

這本書還記載了校長的育兒理念,例如校長參與了很多講座,和很多家長分享他的育兒心得,看到現時很多家長都是怪獸家長,校長感到無奈,只能為這些孩子祝禱。

這本書並不是校長如營辦幼稚園,亦不是一本有系統的育兒天書,就當它是校長的散文,聽校長分享她的所見所聞,就像和朋友閑談一般,其實已是賞心樂事。

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

逆權之怒:69–721逆權紀錄評析


香港的修例事件,本年六月進入全民抗爭階段,當中經歷了多次遊行示威,衝擊各大政府建築物,從六月到現在,只是三個月,但是上星期我逛書店的時候,便看到這本書,講述抗爭事件由六月到七月中的經過,作者和發行商的效率真的很高。很想看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來自網上節目「三個中產黨」的三位主持的其中兩位。一位是抗爭前線分子,另一位是加拿大回流的香港人。

前者對抗爭的過程,以第一身的角度講述抗爭的經過,當中夾雜着他對其他人士的評論,包括網上較年長的意見領袖,和其他參與民主運動多年的泛民人士。他的敘述讓我明白抗爭前線的想法,例如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激進的方法,取代以往和平遊行示威的做法,以及他們抗爭的理念,還有抗爭前線的決策過程。

至於第二位作者,他便從很學術的角度來討論抗爭事件。其中給我的啟發是,他指出最初建議修改法例,用以處理個別案件,這個做法本身便是有違法治精神。所以這件事件由一開始便是不公義,是有問題的。

這本書由最初台灣殺人事件開始敘述,直到香港全民抗爭開始,以7月21號為結束。從那時到現在,便已經有很多事情發生了,現在看來,便好像是很久之前的事。無論如何,這本書給我一個重新思考整件事的機會。

這本書很大部份是由作者的日記和評論編輯而成,相信他們在7月21號之後還有其他文章,所以我相信,將來必定有由這兩位作者所出的其他同系列書籍,講述7月21號之後的事。到時再看看會否買來看了。

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

群眾心理:為何進入群體後,人們的智商就大幅降低?


這本書是我在逛書局是看到的,它是另一本書「烏合之眾」的漫畫版。因為很想知道究竟漫畫版是怎樣表達「烏合之眾」這本書內的意思,所以便購買了它回家看了。

「烏合之眾」這本書是討論群眾心理學的,當中曾提及一些當時發生的事,所以這本漫畫版,便是以那些故事來帶出「烏合之眾」這本書的概念,因為是漫畫版,所以很容易看,很快便看完了。看完這本書後,所得到的群眾心理學知識不多,反而是因為所提及的故事以漫畫圖像化表達出來,尤其是故事中有很多人被送上斷頭台,包括了故事的主人翁,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恐怖氣氛,而這些恐怖的氣氛,就是因為「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提及的群眾心理學所能做成的影響了。

在現今社會,很難想像百多年前的世界是這樣的,社會中瀰漫着恐怖的氣氛,群眾走在一起被不理智地唆擺,愚弄,共同做出一些不理智而恐怖的行為。雖然這些恐怖的行為,現在應該不會發生,至少不會在陽光下發生,但是群眾心理學,在現今社交平台上,亦有相似的現象,所以這本書也給我在這方面很大的啟發。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在咖啡冷掉之前


已記不起從那裏看過一套電影,名叫「在咖啡冷掉之前」。看過電影簡介,知道電影的情節主要是圍繞一間奇妙的咖啡室,當中的一個座位,可以讓顧客穿越時空,重遇上想相見的人,在重遇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情節。翻查資料,記知這部電影是根據一本小說而創作,所以便開始搜尋這本小說,從而找到這位小說作家,跟着再發現這位作家有另外兩本差不多的作品。最後,我便從網上訂購了這三本小說回來看了。

「在咖啡冷掉之前」,這部小說並沒有說出這個奇妙的座位的由來,只知道它可以超越時空,去遇見曾經在這間咖啡室出現的人,同時亦不可以改變現實,穿越時空前,咖啡室的侍應會遞上一杯剛準備好的熱咖啡,穿越時空的客人,必須要在咖啡冷掉之前喝完這杯咖啡,跟着便會回到現實世界,否則,客人便永遠留在那個時空了。

小說中記載了四個故事,分別是四對不同關係的人,戀人、夫婦、姊妹、母女。感動的地方,是這四對人不可以在現實世界中相遇,所以便利用咖啡室的穿越時空座位,安慰了自己的心,表達了在現實世界原本想表示的情意。在我的人生經驗中,重逢是其中一種令人感動的事件,所以正如這本書的簡介,看這本書便要哭了四次。

作者並沒有把這個可以穿越時空的情節發揮到極限,只是記載了四次令人感動的重逢,這足以令人回味,否則,只會令人麻木,失去興趣。

這本小說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機會可一不可再,雖然可以超越時空重逢想遇見的人,但是卻不可以改變現實,所以在現實世界裏,便要珍惜每次相遇的機會,簡單來說,便是學懂惜緣。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失治之城—掙扎求存的香港

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被它的書名吸引,説什麼失治之城(當然是指香港),究竟香港是如何失治呢?為什麼我沒有什麼這樣的想法呢?很想知道,所以便買了這本書回家看了。

書的作者雖然是中文名字,其實是一位外國來港生活多年的作者,他曾經擔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局的顧問,所以他寫的書可信性應該很高。而當我看到書的每一章就好像是論文一般,行文平實中肯,每章末均列出內文的資料出處,令讀者覺得作者作說有根有據,並非順口開河的。

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好像在回顧自己親身經歷過,香港由回歸祖國到今天的人和事,感覺特別深刻,看到書中所提及政府在施政上的失誤,間中也感到切膚之痛。

書中列舉了香港自回歸以來政府管治的失誤,最重要的是歷任特首錯判香港,對香港的能力、成功之道等等的認知都是錯的,作者多次指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想法反而更準確,並且提醒特首,但特首沒有理會。例如特首主動建議把香港加入內地的經濟發展
計劃中,期望可以藉此推動香港和內地融合,融合既不理想,對香港幫助有限,但特首卻以此當作是自己的政績。引入局長問責制亦是另一敗筆,因為局長之間分工出現問題,而局長多本非為政府官員,既不懂得推展計劃亦不問責,再加上主要官員本身誠信問題,所以政府難以有效管治。

雖然香港政府有龐大的儲備,加上香港人的應變能力和創富能力,香港的特殊地位不可能被內地城市所超越,但是歷屆政府不斷告訴香港人,香港快被內地趕上,地位不保,所以香港不能成為福利社會,否則香港終有日負擔不來。因此,香港政府對很多事務上也不肯負上全責,包括市民房屋的保養、醫療、退休保障、大學教育等等,最後還是由市民自己承擔。否則便得依靠政府的 安全網了。

書出版時已是第四任特首上任之後,可見她和之前的三位的視野相約, 如此,也不必對本屆政府有多大期望了。

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作者還有其他論政的作品,希望可以找來看看。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烏合之眾


在一個多月前,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看到了這本經典書籍的介紹,覺得很有趣,所以便到處去找這本書來看,最後,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很便宜的電子書版本,便買了下來看,而今次更是我第一次以聆聽電子書的方法看完了一本書。

這本書是在120多年前所出版的,但是現在看來內容並不過時,讓我回顧很多歷史上和現代的事件,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還是足以作為參考之用。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群眾心理,即是當一群人走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思想行為是怎樣的。根據作者所說,當一群人走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群體之後,這個群體的分析能力,所採取的行動,和他們的道德標準,都會馬上變差,和組成這個群體和當中的人的個人素質並無太大關係。換句話說,就算是有一些受過高深教育,德高望重的人走在一起之後,他們的思想言行,和一個有資質平庸的人所組成的群體沒有多大分別。亦即和這個書名一樣,變成了烏合之眾。

作者並提出了怎樣可以改變一個群體的思想和決定。不能以道理去影響一個群體,反之,能夠影響一個群體的,是權威。當一個群體的少部份人權威而接受了某思想、信仰或決定之後,便會以傳染影響群體的其他人。這本書令我明白,為什麼歷史上那麼多的不合理的集體行為,例如通過不合理的法律以及屠殺社會上一些弱勢社群,都會被當時的社會接受。

書中亦提及到一些作為領導人的條件,例如一些人因先天或後天得到了權威,可以影響身邊的人,從而再影響到其他大眾。作者在書的後半部,討論了特定的群體,包括了陪審員和議會,提出了這些群體除了普通群體特徵之外,還有這些群體的其他特徵。

看完整本書之後,會令我驚嘆這本百多年前的書,當中所說的道理,到今天還是那麼真實,令我對近代話身邊的人和事明白了很多。

2019年5月1日星期三

電影港義——香港電影的60堂人生課


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書名是有關香港的電影,封面上印有幾個香港電影經典角色的造型,是一本剛剛出版的圖書,打開來看,是討論本地電影,所提及的電影,有些也曾看過,涉及了六十部香港的本土電影,包括了三十多年前到近期的電影,有些電影現在還在戲院可以看到,理應很有啟發和親切感,所以便買了回來看了。

這本書所提及的電影,部份是很經典的電影,票房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冷門的香港電影。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時會令我想起那些自己看過的電影的片段,很多電影片段和回憶也湧上了心頭。

電影,就是別人的故事,看電影可以是一種簡單的消閑活動,但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當中的文章令我感到每部電影都有它想帶出的道理和意義,值得觀眾深思,從中得到啟發,同時因為這些電影都是香港的本土電影,故事大都是發生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就算電影的背景不是現代的香港,觀眾也可以嘗試體會導演想帶出的道理,跟着是如何和香港的事物連結起來。

現在真正香港本土電影,大都不是很賣座的電影,是一些小品作品,就算製作費未必高,電影的劇情也是和香港緊靠在一起,作為香港人,便更能體會電影所帶出的事物和感情。由此看來,當香港還可以有本土的電影創作,就算演員只是一些新人,名氣不大,製作費不高,其實也是值得香港人支持的,正如作者的筆名,「港唔斷戲」,便是希望香港的電影可以永遠保持下去。

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正向教練學 ——正向心理學的人生技法


在自己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已記不起是那時買回來的,回看自己的購書記錄,也找不到這本書,反正我有印象是我自己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自己決定買回來的,所以趁有時間,便把它看完吧。

這本書,最適合想當人生教練的人來看。認識什麼是正向心理學,怎樣去處人生的不同問題。看完這本書之後,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不是要去避免負面情緒,而是要去接受,因為,人就是有人性。這本書不是一本人生教練的教科書,但是如果作為人生教練,這本書有很多有用的資料,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供讀者去思考,去應用。但最終是否能改變自己,幫助到別人,則要看讀者能吸收多少,經過不斷的嘗試,應該會覺得這本書是不錯的參考工具書吧。

其實,人在人生當中遇上困難,最重要的是不要「鑽牛角尖」,根據這本書的建議和關鍵詞,也許可以給困境中的人一些可能的出路,最重要是覺得有出路,有改變的希望。只要抱著希望,問題便可以解決。

這本書同系列有其他的書,希望有機會可以找到來看,多吸收這方面的知識,有朝一日,可能也有機會當人生教練。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報告!這裡沒有校長室:印度河濱學校的七堂課,化知道為做到的熱血教育(全球年會紀念版)


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從他的書名便可以看出,他是一本有關教育的書,而這本書所講述的學校特點,是這間學校是沒有校長室的。看到這樣有趣的書,所以便買回來看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對教育有心的台灣人,他們在網上看過一位印度學校校長的演說後,得到了啟發,之後便聯絡這間印度學校的校長,再數次探訪這間學校,這本書便是他們總結多次探訪這間學校的所見所聞,很值得所有教育中人作為借鏡。

這間印度學校名叫河濱學校,由校長十多年前所成立,因為學校所在的地方,便是印度國父甘地的出生地,有他們獨特的文化,因此這項校長秉承相同的理念,創辦了這間學校;這間學校沒有預設的課程,課堂有很有經驗的老師教導,學生所學到的,是要把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之上,所以他們所學的東西,是實用並且有趣的,學生們都很有熱誠去學習,學校跟着因應著每個學生的專長,讓學生選讀不同的科目,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並培養他們做一個有用的人。因此,這間學校的畢業生和其他學校的畢業生不一樣,他們都是有自信,肯發問,終身學習,態度良好,有正確價值觀的人。這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學生所學的東西,不就是現在世界最需要的人嗎?

這本書的書名描述這間學校沒有校長室,原因是校長的座位便是在校內的一個公眾地方,校長在這裏工作,學生們可以隨時來找校長,打擾校長工作,甚至佔用校長的座位內使用。

看完這本書,很有興趣到當地去看看這間學校,親自和這位校長溝通。反觀香港現在的教育生態,雖然不斷的在推行教學改革,相信如果家長沒有徹頭徹尾的改變,就算學校的校長能和河濱學校的校長一樣,充滿教育理想,有能力去實踐出來,作為少數,也許沒有能力去改變整個教育界的大環境吧。

無論如何,這本書給我很多的反省,很多有用的建議,以及如何去培養我們的孩子。所以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

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

香港人應該思考的40個哲學問題


近年多看哲學的書,希望對身邊的事可以更深入思考;所以在書局裡看到這本以香港為對象的哲學書時,便買了下來回家看。

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和看其他書的態度不同,要慢慢很仔細的去看,去思考。作書所提出的人和事,都是在香港我們身邊出現發生的,所以可以用第一身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在思考書中內容時,真的要很清醒和客觀去思考,否則便白費了作者深入的論述了。

看完這本書後,其實所謂的哲學,便是要客觀深入,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到作者在很多論點上都可以引中西古今哲學家的論點來討論,令我大開眼界,尤其令我覺得,在我這個門外漢來看,這些對我來說大都是不知名的哲學家,他們曾經那麼深入的去思考這些人生問題。令我想到,面對身邊眾多事情,真的要深入去思考,才能認真得出合理正確的想法來。

作者還有其他著作,相信我也會到書局或圖書館找來看看。

2019年3月3日星期日

天使與魔鬼:日本教育面面觀


對日本教育所知不多,以前只知道與日本的學生服從性很高,很有禮貌,也知道日本的補習情況很嚴重。所以當我在書局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知道它會講述日本教育的好與壞,便買了回來看。

這本書的前半部是講述日本教育的好處,例如日本政府為了讓每一間學校都有相同的設施,所以每一間中小學的設備都是一樣的;另外,學校鼓勵學生在校內和老師一起進午餐,學習日本的飲食文化,還有很多學校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不同的個人素質。

跟着,作者講述現時日本教育所面對的問題,與其說是教育的問題,其實更加是日本整個國家的經濟問題,因為很多教育的問題源於日本一蹶不振的經濟和出生率不斷下降的情況。

日本的經濟低迷多時,生活的成本不斷提高,但是國民的收入不斷下降,所以一般家長培育子女佔家庭開支的比重便越來越高,結果是日本的出生率不斷下降,日本經濟差,令年青人更難找到工作,所以學生需要持有更高的學歷,才有機會找到工作,大學生的人數比例亦因此不斷上升,日本的大學並不是免費,如果貧窮家庭的學生入讀大學,可向官方機構申請有息貸款來支付學費,於畢業後首年開始償還,又或大學生需要在就讀大學時兼職,賺取生活費和學費,這些大學生的工時甚至比正式員工更多,令他們不能專心學業。日本的就業市場已經沒有了終身受聘的工作,正式員工的比例不斷下降,臨時員工的比例卻不斷上升,所以就算最終能獲得大學學歷的年青人,其實也不是輕易可以找到工作。作者也提及其他教育問題,例如欺凌、學生自殺、體罰,一方面學生的人數不斷減少,另一方面教育一開始卻越來越高。

作者在書中很多時都會以日本的情況來和內地的情況相比,而這本書所提及的問題,其實也是所有已發展國家所面對的問題,也包括香港,看到日本政府面對這些問題似乎束手無策,香港和內地應該以此為鑒,盡早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作者是內地中國人,年輕時曾到日本留學,現在是國內的日本通,這本書是作者在內地出版之後,及後有香港的出版社以繁體字再度出版;由此可見,香港已經不再是把外國的消息帶到內地去,擴闊內地人的眼界,反過來說,現在香港人對世界的認識,有時是由中國內地的作者帶給我們的,這令我思考香港在將來應如何定位,才能找到它價值的所在。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上天自有安排,你只負責精彩


在書局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它的書名吸引,因為它好像在說,不論生命如何,做人最緊要精彩,翻開來看一看,覺得作者的說話很正面,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看完整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人生道理很正面,很積極,面對生活的起起跌跌,要接受現實,不去埋怨,努力工作,不靠別人,不給自己偷懶的藉口,做人要有理想,坐言起行。

書是繁體字的,整本書的設計很新,最初以為是台灣的作者,但是在看書的時候,愈來愈多有關內地的人和事,才發現作者是內地人,於北京生活。這本書令我感到內地人的個人質素愈來愈高,見識和修為愈來愈好,他們的作品可以轉為繁體字在海外出版,相信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將來將會有更多由內地作者所作的書,在海外發售。

2019年2月10日星期日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當我在書局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它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一本評論現今世界的書,而說到專業之死,我想到的是專業在將來是否失去價值,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因此,我便買了回來看。

作者是一位大學教授,是一名學者,在他的領域內也算是一位專業人士,這本書的內容,是討論現今普通人(作者口中的素人)和專業人士之間吊詭的互動。普通人,在某個領域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訓練,甚至沒有相當的認識,但是卻輕視這個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甚至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情況下,提出並堅持和專業人士相反的意見,作者提出了一些可怕的個案,例如反對疫苗令很多孩子感染甚至失去生命。

另外,作者提出現今的教育制度沒有好好培養年青人的批判性思考,大學以商業運作,以顧客永遠是對的態度,教育現今的年青人,年青人只是愉快地渡過了數年大學生活,但是在知識上和思考能力方面,卻沒有任何進步。

書中亦提及互聯網亦是令現代人反智的幫兇。人們在互聯網上搜尋資料,搜尋器以用戶的特質來篩選結果,所以顯示出來的,都是和用戶想法接近的網頁,另外,用戶亦不會理會網頁是由誰來建造,只根據網頁的外表來決定是否信任網頁的內容。

作者用了不少篇幅來討論普通人對民主的衝擊,現今世界提倡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所以普通人的一票,和專業人士的一票,對於選舉結果的影響是一樣的,但是普通人決定如何投票,大都不理會候選人的政綱,只是根據候選人的印象來決定,對於重大的事件,例如脫歐,普通人並沒有深入了解,但是整個國家卻要根據這些佔多數的普通人來決定方向,結果可以是災難性的。

雖然這本書的的主調大都是討論普通人的問題,但是作者亦有討論專業人士一方的問題。例如在某領域的專家,並不表示也是在另一個領域的專家,作者亦提出了不少專家做假的個案,結果令普通人對專業人士失望,某個程度上是令更多普通人對專業人士的抗拒。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普通人應該多了解身邊的事物,不應只看跟自己想法相近的材料,至於專業人士,亦應該做好他們的本分,不要作假,不要在不是自己專業的範圍扮專家。同時,亦要留意那種平頭式平等對民主和整個世界的影響。

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寫給善良的你


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他的書名很有趣,「善良的你」,其實是指那些人呢?拿起翻來看一看,作者以戀愛專家的身份,以不同的個案,告訴女孩子們在戀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那些個案都很有趣,相信是真人真事,所以便買來看了。

書中所記載的個案,涉及戀愛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個案中的當事人,面對當時的處境,不知所措,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說出當事人應該怎樣理解當時的處境,和如何處理那境況,作者會提出一些準則,來幫助讀者理解當時的景況,從而作出抉擇。作者也會提出男性在當時在想什麼,他們是如何思考,某個程度上,我大都是同意的,所以我相當欣賞作者可以對男性有那麼深入的認識。

總括來說,作者給女孩子的建議,是他們要清楚認識自己,不要對男性有任何幻想,如果發現有問題,應該決絕地了結了這段感情,不要報復,如果真的要報復,自己活得好便是。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道德倫理的書,所以裏面一些建議,未必符合衛道之士的想法,但是對個別女孩子來說,的確是值得參考的。所以,善良的你,作者是指那些對愛情充滿幻想,容易寬恕男友,沒有決心作了斷的女孩子們。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


自小,陳美玲便是我的偶像,很喜歡聽她的歌,之後她去了日本發展,便沒有再留意她。近年,因為教育,因為她出版有關教育的書,便再次留意她的作品;所以當我在書局裏看到她這本新書,不多思索,便買了回來看。

看過很多類似的書,所教導的方法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是作者提出家長不要去做的事,反過來說,家長要做的,便是要去避免這些事,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提醒,家長便不自覺的做了出來,另外,她所提出的,是真的實行過,而在每一章之後,她的大兒子為他作補充,以受眾來角度來檢討作者的做法,正如作者所講,她的這本書,便好像是她育兒的成績表一般。所以可以更肯定,作者的做法是得到正面的效果的。

作者最令我感動的,是因為她本身是一位名人,工作繁重,但是卻生了三個男孩子,為了孩子,她真的把孩子放在首位,以工作來遷就育兒,如果一位這麼忙的名人也可以做到,對於其他人來說,是否也是可以做到的嗎?當然,客觀條件不同,但我想信,只要肯找方法,肯去妥協,是必定可以找到方法的,問題其實變成父母是否真的把孩子放首位。

2019年1月20日星期日

從女拔到哈佛


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給它的名字吸引著,它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一位由女拔萃畢業再到哈佛大學就讀的作者,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因為想對女拔萃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考進哈佛大學,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講述她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包括了她的成長歷程,根據這本書,作者在銅鑼灣的一間小學就讀,升中的時候,因為聽說她同學考入了女拔萃中學,所以她便跟媽媽說也要去考這間學校,最終她是被取錄了,但是她發覺她同學原來只是空談,沒有真的考進女拔萃中學。

作者提及她在女拔萃中學的生活點滴,例如她說每位同學除了學習之外,也要參與體藝活動,所以她的中學階段很繁忙,時間表是滿滿的,在高中的時候,參與了補習天王林溢欣的補習團隊作兼職,中學畢業時,她本身是希望入讀大學的中文系,但是最終因着別人的意見,選擇了法律系,雖然不是她的心頭好,但是她仍然負責任地完成了四年的法律系課程,大學畢業了,她認真的為自己打算,選擇了到海外升學,最終入讀了哈佛大學的教育系,完成了一年的課程,回港創業,開創了她自己的教育工作坊。

看完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自己所要負責的事的堅持,例如在大學期間,學業繁忙,但是她仍然繼續在補習團隊的工作,不曾放棄,她也有很強的自制能力,例如她說在應考期間,她會把電話留在家中,獨個兒去溫習室溫習,不論晚上工作到多麼晚,她仍堅持早上八時起床,九時到溫習室,為了自己理想,她不計回報,只是想着盡力去做,正如她在書中所說,比她天資更聰穎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她便以不屈不朽的意志,完成她自己的工作,向着她的目標進發。另外一點令我覺得很欣賞的,是她對中文的堅持,對教育的執着。

對於女拔萃中學來說,以我有限的認知,作者可算是異數,因為女拔萃的學生當中,大都是精通英語,反之學生的中文便不甚出色,但是她可能因為在小學的階段,並非是在女拔萃小學就讀,反而打好了中文的基礎。另外,根據作者的描述,令我感到女拔萃中學在教育方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真正特別的地方,是學校的文化,大部份的同學都是努力學習,還兼顧體藝的活動,永不放棄,性格也很獨立。我想,這便是那麼多家長希望女兒入讀女拔萃的原因了。

這本書還有講述作者的家庭生活,提及了他外公、媽媽和妹妹。書中有數篇講述外公的文章,因為外公已過身,她在文中表達她對外公的思念,令我也看得很感動。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出她是在一個怎麼樣的家庭培育出來,她的父母對她沒有什麼要求,沒有給它什麼壓力,放手由她自己為自己打算,當她認清楚自己的方向的時候,便會努力去做,這樣才能做得好,達到目標。

作者的文筆流暢,描寫細緻動人,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再看到她的作品。

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

錯體聖經之謎(無盡檔案系列)


這是一本我在書店裏看到的書,他的書名很特別,翻開來看,是一本講述聖經中有問題的地方,很有興趣看看他找到的是什麼,所以便買了來看。

這本書的頁數和其他圖書差不多,但是因為他有一半是引述聖經的內容,對於我來說,這些所引的章節,大都很熟悉,所以只要一看看是那些章節,我便可以略過這些引用的部份,實際上,我只是看作者自己的部份,很快便看完了這本書。

對於信徒來說,他們對聖經有他們的演繹,很多普通人覺得有問題的地方,他們都有相應的解釋和演繹,但是對於作者,一位已經離開教會的人來說,如果以一個普通人來看聖經,的確會發現有很多問題,很多似乎不合理的地方。這本書的前半部,就是講述這些不合理的地方。

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引用了教會歸類為次經或偽經的經卷,指出了正統教會聖經沒有記載的事件,對於信徒來說,這些內容並不是容易接受,因為這些內容和正統聖經的內容有矛盾,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某些次經內容的確提供了額外的資料,來認識傳統聖經內的人和事,但只能作參考之用。

這本只是一本消閒書,不能看作嚴謹的學術研究,因為實在有太多能引起激烈討論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