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

向名校出發


這本書是我在網台作嘉賓主持時,受訪嘉賓李莉芬女士所著的。訪問前還沒有看過,嘉賓來網台時帶了這本書,當時看了部份,覺得很有趣,而之後有機會再訪問作者,所以在書局看到這本書時,便即時賣了來看,亦希望下次訪問作者時可以拿給她簽名。

這本書以名校而招徠,如讀者以為作者所講的名校只是那些出名的學校,其實是會錯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在書中所講的名校,其實是指適合孩子的學校。

這本書所講述的培育子女入讀名校的方法,並不是一些面試天書所教導的面試技巧,而是將整件事由子女出生之前便開始籌備,懷孕、出生、照顧方法、和子女的玩意、到最後真的要選擇學校,參加面試試的細節也有提及。所以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功利、目標為本的書,反之,其實是一本很全面教導本地父母如何去教養培育子女的書,而整件事以入讀適合孩子的學校為最目標,是一本有見地的參考工具書。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女兒的六個爸爸


身為父親,在書局裡看到有關作為父親的書,也會多留意一點。所以在書局內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是奇怪為什麼女兒會有六個爸爸?看真一點,明白作者是一位患了癌症父親,想到年少的一對女兒,希望她們能清楚認識父親和他的想法,所以找來幾位男性朋友,每位都很認識作者,也代表了作者某一個方面特徵,作者希望他們可以在自己身故之後,能扮演女兒的父親的角色。不多想,便買了回家看。

這本書跟在身邊很久,我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看完。作者是一位作家,所以書中用了不少篇幅來描述身邊的境物,其實是相當細緻,讓讀者更能清楚作者的處境和心態,但是對我而言,我既不在美國,不能代入作者所描述的場境。作者筆下的兩個女兒,很天真可愛,也很愛作者。作者詳述他接受治療的過程,而書中主題所提及的六位爸爸,作者則交待了他們的背景,和作者是如何相交,作者期望個別爸爸將會扮演那一個角色或代表作者的那一方面想法。

我覺得這本書對我的啟發是,當人面對生命的盡頭時,人生的態度是會轉變,什麼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才會清楚看到;對於作者,也許他覺得最重要的是他的兩個女兒心目中能留著父親的形象,和可以得到由父親而來的教導,所以作者才會想到要找幾位友人來當爸爸後援會。作者患癌,便想到原來可以陪在女兒身子的日子原來可以很短暫,其實,世上的每一個表面健康的人,反而沒有去想世事的起伏原不是人可以控制的,以為來日方長,其實可能是朝不保夕。忘記過去,活在當下,盼望將來,便是。

作者給女兒的建議是,人生由冒險開始,到最終愛。我很同意,這才不枉此生。

希望作者和作者一家可以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