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拖延心理學: 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

這是一本有關拖延的書,是我在Google網上書店看到的,看完試閱部分之後,覺得言之有物,所以便付款購買了整本書,並把它看完了。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用iPhone的Google Book應用程式來「看」電子書,準確一點來說,其實是靠iPhone的閱讀功能把書的內容讀出來,到我看完整本書時,這本書大概90%的內容是靠「聽」來的,大都是我在路上透過耳機來聽,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上靜靜的聽書,如此,便可以善用所有時間來看書了。因為不用看著手機來「看」書,所以其實比拿著實體書或電子書,更適合於走在路上時「看」了。聽書所花的時事通常會比看書多,但是對我這個年紀來說,似乎更適合,吸收到的比例亦更高。

我看的這書的這個版本是這本書的「35周年」版,可以看出,拖延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也許無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自己曾經拖延做某些事,看完這本書,明白到拖延很多時都是表面的現象,也許背後有不為人知的原因。這本書講解了人們拖延的所有可能的因由,並且提出建議,讓讀者可以自我檢討,找出自由之所以拖延的原因,作者並且提出解決的方法。最後,作者還提出如何和有拖延問題的親朋相處。相信這本書在這35年來,作者不斷更新,所以不會有過時的感覺。

因為是電子書,所以任何時間也可以拿來看,真的很方便,最大問題只是不能像實體書一般轉賣給其他吧。無論如何,也許在網上看書只會越來越普遍,亦更加環保。從現在開始,如果我看到一本書而希望購買回家,我會上網看看有沒有電子書版,如果有,我便會等到開始看這本書時,才購入該書,如果沒有電子版,才會在書店裡買回家吧。

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

我看金庸小說


在網上的讀書網站看到這本書,以我所知,作者倪匡和金庸並非一般讀者和作家的關係,而且是很好的朋友,再者,也許已經是公開了的秘密,倪匡曾經為金庸在某些小說首次刊登時,因金庸間中不便寫作,便找來倪匡代筆,並且是任由倪匡自行決定小說故事的發展,雖然之後再版時,金庸把某些情節修改,但倪匡在金庸小說創作的過程,便不是普通的一個忠實讀者,是對小說的創作有影響力的人,既然可以作為代筆,他們對金庸小說非常熟悉,而由他來評金庸小說,便應可以以其他小說評論家以外的角度來評論金庸小說。

在網上找一找,倪匡這個評金庸的書便至少有五本。而這本大概介紹了金庸寫作這些小說時所身處的社會環境,以及講述了倪匡看到金庸小說的前、中、後期的轉變,亦評論了所有小說當中的男女主角,並提及倪匡心目中金庸小說的排名。倪匡覺得,金庸最後一本小說,「鹿鼎記」便是所有金庸小說當中最好的一本。

「我看金庸小說」只是對所有金庸小說作一個簡單而籠統的評論。可以想像還有金庸小說可以由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評論,期望著去看下一本由倪匡所作的評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