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箴言精選六十則

 

在逛書店時看到這本書,作者何文匯,自小看電視便看過他有份參與的節目,他給我的印象是中文的學者,說話時字正腔圓,咬字發音非常準確。而這本書是作者多年前的作品,期間不斷增加篇幅,引經據典,介紹中國傳統做人的道理。還在書局裡時,便上網去找這本書,看到有電子版而價錢較便宜,所以便上網購買了電子版,試試看電子書的感覺。

這本書所引的中國經典章節或說話,其實都是很出名的。作者會先以白話解釋,再講述個別中文的廣東話和普通話發音,最後會以作者個人的見解,講述如果在今天的世界實踐這些說話。在今天香港的社會環境,看起來便有特別的感覺。對我來說,有溫故知新的感覺。既然所購買的是電子書,可以隨時拿出來看,作為對自己的提醒。

相信作者年紀不少,也許不會再有很多新的作品,希望將來可以從不同途徑看到他的書。

2020年10月4日星期日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


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題目「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這是自己思想了很久的問題,很想知道作者怎樣說,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到真正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書並不是討論人生,是討論如何作為領導。作者來自資訊科技界,及後創業,最後成為史丹福大學的校長,這本書是作者任職校長後期所寫的,他以一生的經歷,包括創業和任職大學校長期間所發生的事,分享他覺得成為領袖的條件。

作為領導,必須具備以下的素質:
  • 謙卑
  • 真誠和信賴
  • 領導就是服務
  • 同理心
  • 勇氣
  • 協力與團隊合作
  • 創新
  • 求知欲
  • 說故事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是這本書最後一章的題目。有趣的是,作者的意見是,不要計較自己有什麼遺澤,如果太計較自己留下什麼,反而會令自己不敢冒險,避免做錯任何事情。作者認為,真正能留下的,是去幫助別人,從而改變這個世界,所以作者在作為校長任期最後階段,創立了一個基金,接受全世界學生的申請,讓最優秀的學生得到獎學金來到史丹福大學就讀。

這本書最後一張是作者列出他的書單,可以看到作者博覽群書,有關領導才能的書籍不多,反而歷史和小說等書籍便多得很,作者亦會簡單介紹這些書的內容,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從這個書單中找些書籍來看。

2020年8月2日星期日

解決爭議的藝術



看到這本書時,書名開宗明義是說有關解決爭議的。翻開來看一看,發覺是一本剛出版不久的書,講述爭議時,所引用的例子都很地道,很貼地,所以看這本書時,感到很親切。

這本書很有系統地討論爭議,包括先分析爭議出現的原因和來源,爭議的種類,以及雙方的心理需求。作者提出爭議只是表徵,可能要解決爭議,是要去找出爭議背後的原因並處理這些問題。書的後半部講述真正處理爭議的方法,包括了如何建立解決爭議平台,以及如何有效溝通。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示範如何處理爭議。

相信絕大部份的讀者,都不是以處理爭議為職業,但是這本書所建議的做法,是每個人日常生活都會經歷類似爭議的處境,包括買賣討價還價,到真正處理投訴等等。所以,這本書可說是一本解決爭議的工具書,以及從解決爭議當中,學習一些可以轉而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技巧。

總括來說,這是一本很實用,能啟發讀者如何處理爭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衝突的書。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校長畢業了


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作者是沈祖堯醫生,是一位我很敬佩的醫生、大學校長。拿起來看,是他的散文集,想多認識他的想法,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看完這本書,知道這本書是集合沈教授擔任中文大學校長時所寫的網誌文章而成,他於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七年任職校長,經歷香港的佔中事件。看到這些文章,都會提醒我當時的光景,感覺回到從前。文章以不同範疇歸類,包括作者前人生,教育,中國等不同方面的想法,流露出作者敦敦君子、苦口婆心的情操。我相當認同作者對大學教育的想法和期望,至於作者對年青人的期望,則和年青人本身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散文集,充滿了正能量,對很多事物的看法都非常有哲理,值得深思。希望有機會能再看到沈教授的作品。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正道‧大學——寫在風雨之後


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看到書名,知道作者之前在香港大學的確經歷了風風雨雨,所以很想看看作者本人如何去寫他在風雨之後的感受,所以便買了這本書回家看。

這本書部份是寫作者在港大的風波的經歷和感受,感到作者本為一介書生學者,卻因為身為法律系院長而並不「政治正確」,被外界評擊,令人感到現今政經界中人是如何趨炎附勢,也許在今後的香港,任何擔任公職的人,都難以獨善其身。

書的其他部份,作者談教育,講遊歷,說文化,最後的「雙城記」,講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令人不勝唏噓。單看文章,除了覺得作者是法律學者之外,更感到作者是一位文人,他的文章很有文采。單看他的散文,已是賞心樂事。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

我要吃掉你的胰臟


記得去年在地鐵的廣告燈箱中,看到一部電影的宣傳海報,電影名稱就叫做「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當時覺得這個名字很奇怪,最後也沒有去戲院觀看。最近,因為想看看近年的日本愛情電影,機緣巧合之下再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名字,之後在網上看完了真人電影版,意猶未盡,再看了動畫電影版。真人和動畫版電影,同樣給我一種無奈而感動的感覺。所以,便到書店裏找回同名小說,買回家看看原版小說的故事,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感覺。

基本上,兩個電影版本和小說版本的大綱是差不多,兩個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性格都很鮮明,兩個完全相反的人,巧合地走在一起,各自從對方學到了很多道理,正如女主角所說,他們相遇不是天意,是他們各自的選擇,他們互相補足,默默支持,女主角把最內心的說話,都寫進了她的「共病文庫」裡,就是女主角得知患了絕症之後,開始寫的日記。到故事最後一刻,男主角從中女主角母親手中拿到這本日記,解釋了很多男女主角之間相處的細節,和女主角背後的想法。雖然男女主角相處好像是淡淡然,但是已經把對方看成最重要的人,盡量善用餘下來能夠相處的時光,故事一開始便知道不是一個開心的結局,女主角是會死去,但是看到最後,還是令人很感動。相信,如果從頭再看一次,清楚知道當時女主角的想法,再看到女主角的言行時,必定令人更傷感,流下淚來。

書名「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隠喻了男女主角在對方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實在令人感概。

這本小說的故事,在年青人充滿青春氣息的故事背後,隱藏着對生命的無奈,世事的諷刺,女主角最終並不是因病去世,更令人覺得,其實每一天對有否絕症的人都是平等的,是否能活着渡過今天,誰也不曉得,應該珍惜生命,珍惜還活着的時候。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


前幾天,在串流平台上看過同名電影,是一貫日本青春戀愛電影的感覺,男女主角在逆向的平衡時空中相遇,談了三十天戀愛,故事很感人。知道它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所以便很想看看原版小說。前天,便特地去了書店,找尋這本小說,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給我找到,買了回家看。用了兩天的空閒時間,便把全書看完了。

相比電影,分別不是很大,部份情節是修改了,原文小說的故事比較簡單,但也解釋了很多細節,電影中某些情節,小說中便有解釋來龍去脈,尤其對於對日本生活認識不多的讀者,看小說是比較清楚的。

穿越時空的故事很多,但是作者能把這個概念發揮到這個程度,實在令人拍案叫絕,男女主角的感情故事,既無奈又感人,令人反思人生、時空、緣份等等。很久沒有看日本的愛情小說和電影,亦是首次看這位作者的作品,我會繼續去看他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日本戀愛故事的小說電影。

2020年2月23日星期日

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 倒霉的人老倒霉


這本書在自己的書架上出現了幾年,翻查資料,我是九年前購買這本書,而這本書是十三年前出版,而它是另一本於二十八年前(1992年)出版的英文書,"Yes" or "No": The Guide to Better Decisions,是暢銷書《誰搬走我的芝士》作者的另一部作品。1992年,是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如果當年我便看過了這本書,相信的人生所走的路會不一樣。

記得我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它的內容是人的信念近乎宿命地決定他會怎樣做和人生,所以我想作者是如何講述這個道理,所以便買了回家,放在書架上,因為有其他書更吸引我,所以久久沒有拿出來看,到最近,空閒的時間多,所以便拿出來看了。

內容講述一個年青人知道參加一個行山團,可以見到不同的人,大都是成功人士,而當中可以學到管理的知識,以及如何為自己去做決定。因為所有人都學會了相同的做事方法,所以這年青人可以從團中不同團友學到同一套做決定的方法,書中因此不斷把相同的道理重複著。

書中所講的道理其實並不深奧,我所領受的是,當我們要作決定,不要做想做的事,而是去做需要做的事,而做決定時,必定要跟從心中的聲音,如果心中一開始便感到不安,便不要去做了。

作者用故事來說理,而所提出的道理並不深奧,書不厚,很容易被人接受,相信這本書也是作者另一本暢銷書了。

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

金庸群俠生活誌


金庸是我其中一位喜愛的作家,他的所有小說,我都看過數次,某個程度上,我的中文水準都是我從金庸小說中學來的。對於研究金庸小說的書藉,我都有興趣看,所以在書局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它是研究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的生活細節時,覺得很有興趣,所以便買回來看了。

書的每一章節,都會首先引述讀者對金庸小說中人物生活的疑問,跟着作者便會引述很多古藉,講解金庸的描述是否可信,如果跟歷史上的實況不同,便會講述實際上是如何,並採用現代的說話或等同現況來類比小說裡的情況。例如作者指出,在《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首次相遇黃蓉,黃蓉在店裏點了很多珍貴菜式,結帳總數,便相等於現今的兩萬元。

對於作者能引用那麼多古藉,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是如此深厚,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相信到我下一次再重看金庸小說時,便會對小說中的細節有更深入的認識了。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新聞是歷史的畫面


近來賦閑在家的時間多了,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發現原來還沒有打開封套,打開來看,原來已經是九年前購買回來的書,記得當時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見到作者是電視新聞主播,看看書名,便聯想到這本書是講述作者作為新聞主播的經驗,因為很有興趣想認識香港新聞的製作和軼事,所以便買了這本書回家, 放在書架之上,希望在有空的時間去看,不經不覺,原來已經放在書架上那麼久了。

作者任職新聞主播的同事,攻讀新聞學,取得碩士及後獲得博士銜頭,以我所知,她之後離開電視台後於本地大學任教。這本書原來是根據作者的博士論文改編而成,所以這本書的格式真的有點像學術論文,描述論證清楚,並且提供了眾多參考來源。這本書是九年前出版的書,所以書中的內容便是有關香港新聞界以及香港十年前的事,尤其是香港回歸後,作者開始任職新聞記者後到十年前的事。看完這本書, 回味了十年前香港重大的新聞,感觸良多。

作者首先介紹香港新聞界當時的現況,包括眾多新聞機構,以及各新聞機構是如何運作,尤其是面對不同事件時,不同新聞機構所採取的的不同做法,作者再附加評論這些新聞機構的做法。隨着香港的政治環境轉變,作者亦在書中描述記者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記者和 政府官員的互動,讓讀者對政府如何施政有更深入的了解。

看完這本書後,覺得如果是這本書是基於一本博士論文而出版,雖然內容充實,描述清楚,但是我不清楚非自然科學的新聞學的博士論文,是否只需要把眾多材料歸納成書,便足以達到博士的要求。無論如何,我仍是相信作者是一個認真的學者,並非 浪得虛名。

我知道作者還有其他的書籍,如果有機會在書店裏看到作者的書,也必會拿起來看,甚至買回家吧。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

乖小孩大危機


一向覺得現今教育孩子,並不是要教孩子乖,因為觀乎現今世界,社會所需要的,可以適應這個社會,掙扎求存的,並不是乖的人,所以我從來都不是以「乖」作為育兒原則。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很認同這本書的理念,所以便買了回家看。

當我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書是一本基督教的育兒書籍,作者是一位牧者。作者以基督教的教義,作為育兒的原則,書中不斷有引用聖經來印證育兒的方法。

正如書名所說,作者並不認同教導孩子的目的是要孩子乖,相反,是要教導孩子其他的個人素質,例如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學習明辨是非,從小遵從基督教的道理等等。作者亦教導家長改變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改變和孩子相處的重點,教育的方向等等。這本書最後還有幾篇可以用作工作紙,作為教會內教導信徒家長的參考書。

漫畫資本論


雖然我對政治、經濟和歷史的認識不多,但是我還是聽過《資本論》這個名稱,但只是大概知道這是和共產主義有關,作者是馬克思,但是《資本論》的內容,卻一竅不通。所以在書局裏看到這本書,是講述《資本論》的,而且是日文翻譯成中文的漫畫版,應該是很容易理解吧,所以便買了回家看。

這本書簡單介紹了馬克思是的生平,以及簡單介紹了《資本論》,例如勞動和勞動力、剩餘價值等等的意思,是一本很好的啟蒙書籍去認識《資本論》。

看完這本書,對《資本論》是有了初步認識,亦對馬克思的生平認識多了,以及他寫作《資本論》的經歷。從中看到馬克思是深入研究當時資本主義的情況,例如勞動階層是如何被資本家剝削,以及馬克思如何以《資本論》的數學公式去解釋資本家是如何勞役勞動階層。另外,當時各國政府看到馬克思的理論前衛,所以馬克思不斷被政府禁制,過着流亡生活。

將來有機會的話,會找來《資本論》的本文由頭看一次,深入研究《資本論》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

我們的黃金時代


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是中文大學的講師,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打開來看一看,是講述香港二零一九年所發生的抗爭事件,而且作者是要獻給香港人的。很想從中大講師的角度去認識抗爭事件,所以便買下來回家看了。

作者在中大教授政治哲學,他的很多學生都參與了近年來的抗爭事件,有些甚至為此而入獄,作者亦曾到監獄探望他的學生,感覺到抗爭者的堅持和偉大的犧牲精神,亦感受到作者與這些抗爭者之間的感情。

書中另一個重點,是講述了作者在微博上被封號的經過,以及作者的感受。從中可以看出內地是如何監管和掣肘言論自由,以及作者如何堅持要和內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和作者之所以堅持繼續在網上跟網友交流的背後想法。

書中亦記載了作者和其他知名人士的前事,例如抗爭三子、前中文大學校長高錕和沈祖堯,從書中亦對這些人士的認識多了。

看完這本書,感覺香港還有希望的原因,是香港還有很多人是熱愛這片土地的,肯為這片土地付出,亦有很多人不畏強權,不怕犧牲,承擔着不是所有人能夠理解的願景和包袱,默默地抗爭下去。

說謊心理學(漫畫圖解版)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他的書名所吸引,驟眼看來這本書是解釋說謊者背後的心理,而且是漫畫版,應該會很好看吧。所以便買了這本書回家看。

正如書名所說,這本書很詳細解釋人們在不同情況下說謊者的心理,解釋說謊者為什麼要說謊,可以說,所有說謊的情況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很詳盡,很有參考價值。

另外,看完這本書之後,作者所提及說謊的處境,並非全部都是出自壞心腸,在某些情況下,說謊的出發點是好的。再者,這本書分析了很多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情況,部份涉及說謊,但是原意是想改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所以對於想改善人際關係的人來說,亦會能從書中獲益良多。書的最後一部份,是講述談戀愛過程涉及說謊的處境,,作者亦詳細解釋每個處境的來龍去脈。很有趣。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我所看的是台灣翻譯版本,書的每一章節,都有漫畫和圖解,很容易閱讀,是典型的日本書的格局,所以這是一本幾有趣,又有參考價值,而又容易閱讀的書。

2020年1月23日星期四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在逛書店裏的時候,在暢銷排行榜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被它的書名所吸引,拿起來看了一看,作者在美國總統大選的過程和結果當中,看到了一些現象和歷史上某些暴政時代的現像差不多,所以便提出了二十個建議,讓市民看清楚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的競選手法和管治模式,和上世紀曾經出現的暴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告誡美國人要認清暴政的真實面貌,防止美國進入暴政時代。

因為想對暴政多點認識,以及如何阻止政府施行暴政,所以便從書店裏買了這本書來看。

作者引述了很多上世紀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的事蹟,由他如何經過民主制度慢慢變成了一黨專政,削弱市民的自由,打擊異己,最後向鄰國發動戰爭,屠殺了大量猶太人。

因為身處香港,經歷了二零一九年的動盪時刻,親身看到政府是如何管治香港,處理市民的抗議聲音,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書中所描述暴政政府的做法,有很多和香港政府所做的很相似,令我不禁懷疑這段期間香港真正的話事人,其實是來自一個專制的國度,使用了極權國家才會採用的手段來管治香港。

書中所記載的二十課,單看每一課的題目,其實已經大概知道作者的建議是什麼。歸納來說,便是市民需要時刻警醒,不要盲目跟從威權,主動一點關心社會,維護自由公義等等。

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

我如何以IB文憑錄取世界名校



國際文憑IB,是香港近年來愈來愈受歡迎的教育模式,是本地主流教育以外的另類選擇。我的女兒明年開始便會收到IBDP課程,所以我也要對這個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書店裏看見這本書,是由一位台灣學生,由台灣的主流教育轉到台灣的IB學校就讀,之後以IB成績獲得英國名校取錄。所以,我便把這本書回家看了。

作者提及他在台灣就讀九年級的時候,雖然已經全力以赴,但是最後還是崩潰收場,因此他便選擇了離開台灣的主流教育,轉校到國際學校去,修讀IB課程。

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IB課程的結構,以及他如何應付每一科的要求,他亦對某些學科點列出注意事項,很有參考價值。最終作者取得亮麗的IB成績,獲得英國名校取錄。書中亦記載作者在英國就讀大學時的情況,描述作者因為曾經接受IB課程,因而便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並指出IB課程裏所學到的那些技能,讓他能輕易適應大學學習的模式,以及應付學科的要求。書中亦有講述作者為了推廣IB課程,建立了一個平台,舉辦工作坊,讓更多家長和學生認識IB課程。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IB課程有更深入的認識,以及如何符合IB的要求,更深深感受到IB所教授的技能,便正是現今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基本功,對他們終生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