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愛,其實我們都看反了



在書局內看到這本書,書名很有趣,所以拿上手來看,翻開看一看,內容是說愛是什麼的,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便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說的是,原來大部份人對愛的態度和期望都是錯的。例如愛,不是接收,而是付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去期望什麼,很多人便是對愛有期望,當別人達不到時,便會失望,埋怨,對方因而感到壓力,覺得不開心,最後,大家都會不歡而散。傷害自己最多最深的人,便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另外,很多人都想去改變其他人,不接受別人的做法。作者說,其實世上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因為不同的詮譯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作者建議人不要太過在意對與錯,應該要接受別人的想法,不要追求絕對的對錯,別人的過去也不要去在意,否則,沒完沒了。別人不會輕易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人,只有自己,只有在自己改變自己的想法之後,自己和所有人的關係也會轉好。和別人不和,問題不是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於自己不夠接納。世上本就沒有兩個人的想法是一樣,所以兩夫婦是一定不同的,要學懂欣嘗,兩個人的關係便會改善。

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訊息是,當有問題發生時,首先不要先把問題推在別人身上,而是首先去想清楚,問題的重點在那裡,問題很大機會是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肯放下自己,放下成見,接受別人現在的模樣,不去和別人爭辦對與錯,問題便會慢慢解決,對於生活,首先要自己懂該自己滿足,讓自己快樂,不要靠別人給自己快樂,否則,一生人都不會快樂。

感到這本書的內容,不論是否在戀愛和婚姻中的人,都應該去看,而在關係中遇到問題的,更應看一看,去了解更多何為愛,和如何對待愛;這是一本很值得看,值得和別人分享的書。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一家帆遊──浪遊世界一千天的幸福



去年年尾,在新聞報導裡,報導了一家四口,夫婦二人帶著兩個分別四歲和六歲的女兒,在船上用了三年多時間,環遊了大半個地球;心想,這會是一個怎樣的行程呢?要乘怎樣的船,才能橫渡太平洋呢?心中很多疑問,還沒有解,直到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看看有介紹這個行程,和滿是美麗的風景照,所以便亳不猶疑地買了來看。

這本書是這四口之家的媽咪寫的,她是香港人,和我們一般成長,畢業後做了記者,認識了做水警的夫丈,及後,為了成全丈夫的理想,放下工作,買下船,和丈夫一起帶著兩個女兒,開始了他們的海上旅程。由他們到美國取船,之後穿過巴拿馬運河到太平洋,再到澳洲等地方,所到之處,差不多不是這樣旅行是去不了。書中提及很多不同的國家,講述他們的文化,也提及不同的景點,所以所到之處,其實不單是在海上,他們到了陸地,也會跟朋友去到不同的地方觀光,而去到一些對城市人來說陌生的國家,但看到相片,其實也不是很落後,有很現代的建築物。

看著美麗的相片,和讀著作者的描述,就好像跟他們一家一同經歷這個行程。看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啟發是,世上不只是有城市人生活的模式,有很多人是可以這樣的在海上生活十多年,走遍天南地北,而人是可以為自己找尋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生活不是要什麼物質享受,生命中的經歷,更是不可以以金錢來量化,正如作者所說,是一種幸福。他們的女兒,可以在不同的國度,見識不同的風土民情,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豐富了他們的一生。作者開始時是不太享受這種生活,但到後來已完全接受。書中沒有記載一些很危險的海上處境,反而生病卻時有提及,所以想到,原來一隻42尺長的船,原來已經可以橫渡廣闊的大海洋,在極目看不到陸地的環境下,感受實在不能言諭,必需要當事人才能感受到。令人也有一點衝動,想在自己許可的情況下,看看自己在江洋之中,會是什麼的感受。

作者現在還在其他文字媒體寫作,所以也許將來作者還會有其他的著作,到時,希望是記錄作者另一次遠征吧。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校長爸爸



在圖書館內逛,在書架上看到這本名為《校長爸爸》的書,感到很有興,拿出來看,原來是由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所寫,出版時為二零零四年,是六年前的書,書中記載當時時學校面對因收生不足殺校的困局,和當時校長如何面對這個挑戰,將學校救回來。感覺得有意思,所以便借了回家看。

書中開始時,記載作者的出生和童年往事。作者是草根階層出生,十三歲父親因病去世,由海外親人支持繼續學習,到中六時,得其弟弟停學支持繼續學業,到最後完成學業,到師範學院就讀,之後曾任教師,並在教育當局工作多年,其間加入工會,為同事爭取利益,之後在政府工作不如意,每天都是重覆而沒有義意的工作,見有學校招請校長,便申請並即獲任用,在其他同事的勸阻之下,還是下定決心離開穏定的政府工作,到一間積弱多年的小學去當校長。就職之後,決心改革,成果漸見;但二年後,因小一收生不足,被教育當局下令停止收生,之後便開始了對抗式的護校行動,校長憑其工會經驗,人際以及和傳媒關係,終於令政府讓其繼續辦學。

作者亦講出了很多他對教育的見解,例如直資學校,殺校和建校。另外,他對教育孩子亦有其見解,很多是由於他小時候的生活所領悟的;作者有決心,努力,有先見之明,有管理技巧,不為他人所動,堅持自己理想,很值得別人敬重。從作者護校過程中,其實係見到政府的教育當局,現當時,仍然是有濃厚的人治色彩,作者不單要做好本份,還要繼續用政治手腕和政府周旋,而政府怕大眾的心理,亦很清楚在書中顯現。

這是本很值得看的書,既看到一個成功的教育家是如何成長,童年他的經歷如何改變他的一生,另外,作者亦顯示出一個真正有理想的人,是會為理想努力,不怕強權。而書中很多的人和事,令人看了之後,更明白為什麼政府的教育政策為什麼得不到香港家長的信任,亦令人對直正的優質教育有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