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

通識中國文學



在中學時代,我是讀理科的,所以沒有讀過中國文學,到近來,才發現中國文學其實博大精深,所以便開始多看了中國的古籍,但是卻從沒有正正式式去學什麼是中國文學。較早前在書局看到了這本書,不厚而且是用小說的形式去帶出很多中國文學的知識,所以便賣了回來看。

書中講述一個被玉帝罰到凡間去的小仙,去到人間去推廣中國文學;在他幫助了數個凡人的事件中,帶出了很多中國文學的知識。這些凡人的故事,都經歷了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事,在經歷這些事的時候,便引出了相關的古文。但是為了引出這些古文,這些故事大都很做作,太戲劇化了。可幸的是,因為是用了故事來串通整本書,所以看來一點也不悶。因為作者是香港人,又是在香港大學畢業,所以很多情節和人物也很親切。

書中提及很多古代的故事,也帶出了很多有意義的信息,當中的人和事很正面,態度很好,也可作為一本勵志的書。惟一不太好的是有部份將數個故事梅花間竹的表達出來,有點亂。情節輕鬆,故事有趣親切,大團圓結局,看得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學了不少古文和古代故事。作為一本中國文學啟蒙的書真不錯。

2007年8月24日星期五

潮爸爸、土爸爸



這是逛圖書館時在書架上看到的,它的名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窮爸爸、富爸爸」,書的包裝和大小也很有心思;打開來看,原來是教土爸爸去認識年青一代的所行所想,很有趣,所以便借了回家看。

書中分為數個部份,逐一介紹年青一代的言語,思想,行為,喜好等等。其實不論是否作為父母,這些東西根本就在身邊(尤其用語更經常出現於各書刊之上),所以要跟上這個社會,也應要看一看吧。這書最好的地方是告訴父母看到或聽到孩子用提及這些事物時,應有態度,還會告提及到那裡可以找到更多資料和幫助。對書中一些事物,還引經據典的說出其背境和出處,信相連年青一代也不知道。

看完之後,可以更清楚年青一代的心態及其身處的環境,和他們溝通時也多點話題,不至有代溝。社會是不斷進步,作為父母,看完這本書只能跟到書出版那刻,真正要緊貼孩子的心和思想,正如書中所建議,還是要多和他們溝通,甚或和他們建立共同的興趣,這樣便會有更多的話題和溝通了。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最近發覺中華書局對提倡中國文化真的不遺餘力,它把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用顯淺的方式出版成書,而這本書便是其中之一。書中提出很多很有意思,很有啟發的古文,當中有些是耳熟能詳但不知出處。這本書是繪圖版,書中首先提出古文原文,跟著是其意譯,另一頁則用有趣的插圖或古時故事來講解,所以很易明。

這是一本不厚的書,所以很快便看完;看完之後,深深感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的偉大。這本書字大圖有趣,一點也不悶,其實很適合小學生來閱讀,也許年少時荒廢了很多時間,這些書應是當時看的。而這些傳統格言很容易讀,很容易記,所以如果年少時已看過,記得,對這一生也很有幫助。

紫牛2:免費力量大



這是看完「紫牛」之後,因想再進一步認識這個概念,所以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便借了回家看。

正如作者所說,「紫牛」只說出什麼是紫牛,也有很多例仔去說明,但是當要自己去想自己事業中的紫牛時,便沒有任何頭緒。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便繼續說如何去創造自己的紫牛,例如作者所提出的邊緣優勢法,他提出要在某一個邊緣作出具話題性而能持續的創新,並列出很多不同的邊綠給讀者去想,同時在不同的邊緣也提出例子作引證。有了這些邊緣,看到想到紫牛的方法好像明顯了點,但是其實也只是一些方向,要當事人自己去為自己的事業去想,說到底也要點靈感才行。

另外,作者反而說了很多在實行紫牛時所要考慮留心的地方,例如如果當事人只是一名普通職員,如何可以在大企業內作為倡導者;作者說在大企業內有不同的人,有些抗拒新事物,尤其是中層管理人員,因為他們最重視安定,不想轉變,所以當事人要很有枝巧的去說服他們,一個一個人或一個一個部門去說服。

這本書在意念上沒有多大驚喜,但是在實行方面卻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

凝,心感受



從前的楊采妮,是偶像派歌手、演員,我也曾聽她的歌,買她的唱片。到了某一天,她不再唱歌去了做生意,到她復出之後,她給人的感覺成熟了很多,對世界的事也關心了很多,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令人很敬佩。

在書局看到這本書,封面簡單而吸引,拿來看了數頁,內裡有很多相,有部份是有她的,但全都很美也很有意思的。那時沒有立即買回來,再次到書局再看到時,很有感動,覺得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所以便買了一本回來看。

書中大部份都是作者到落後國家探訪時的相片,所以有很多該地人作相中人,他們都很純很真,而作者也寫了一些相關而有意思的文字在旁。文字所及,有人生、喜樂、滿足、愛等等。字裡行間看出作者很真誠,令人感到作者對世界的關心;同時也令豐足的城市人去反省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態度。例如一個小女孩唯一的玩具是父親數年前用盡所有錢托人從城市買回來的,到現在,玩具已破爛,但是小女孩還是滿足她的所有,反觀都市裡的小孩,玩具很多,但是還覺不夠,更不覺開心,可見開心與否只視否人的態度和想法。學懂知足、珍惜、感恩,才是開心之道。

書和當中的相很美,字不多,不知作者寫的是中文還是英文,而我先看中文,再看英文,用字精簡而易明,也因此很容易觸動讀者的心靈。部份收入會作為慈善之用,也是另一個推動我去買這本書的原因。

戀家,才會戀愛!



首次知道這本書,是從電台節目介紹得知的。其實聽完了介紹後,對書的內容沒有多大印象,反而對書名卻有點印象,所以前幾天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便不多思索的借了回家看。

很快便看完整本書;感覺是作者吳若權將其在網上發表的文章結集而成的,所以部份文章後有讀者的回應或感想。整本書都是在講愛,而書名「戀家,才會戀愛!」是其中的一篇文章的名字;書中提及男女之間的愛,家人之間的愛等等,很多文章也帶有感人的故事,文章後也有由其他書所引的「金句」,有情有理,態度正面,每每有發人心省的效,令人反省愛其實是一回怎樣的事,要怎樣對待所愛旳人(也包括自己)。

整本書文章簡潔,配以清新的插圖,令人看得很舒服,對普通人來說有反省之效,而對身處困局中人卻成為親切的安慰,令人得以重拾正面人生。

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

與CEO對話



前幾天逛圖書館時在書架上看到,拿來看了一看,是一本很多名CEO參加講座說心得的對話錄,雖然是五年前的事,但書中講者所說的經驗和看法到現在還是很值得參考。

書中有十五位當時已位居CEO的商界名人,背景各不同,有些是白手興家,有些人從小做起的管理高層。當我在很短時間內看完這本書,很容易發現講者他們都不約而同有些共同的特質。我的領悟所限,歸納到以下數點:
  1. 加入一間公司或一個機構前,可能對該公司的業務一無所知,但是他們都會很開放的去問,去學。憑著努力和經驗,他們都很快便上手了。
  2. 對外,他們對公司都有一個愿境,但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改善服務,當顧客滿意公司的服務,便自然會樂於享用,到時,利益便是那時的副產品。開心,不是因為金錢,而是因為創新,而他們的服務可以更好。
  3. 對內,他們很明白用人之道。他們都明白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作為上司,他們會去看職員的的特點,放他在適合的位置去發揮。而CEO很重視內部的溝通,有說是用一個很精簡的架構來讓他們的想法和信念,很容易的去到全公司去。他們也很重視同事的意見,不是一言堂。找到合適的人,便會下放權力,不用自己理的便不去理,讓同事自己去發揮。
  4. 遇著想不通的事,暫時不去想,做一些亳不相干的事,例如運動,之後,可能便會想到。
  5. 很著重終生學習,很喜歡看書。
  6. 管理人需要好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語言能力。
  7. 工作時間不需要長,最重要的是工作表現。
  8. EQ很高,不會給自己壓力。
部份講者各自都推介了一些書,如下:
  • 翁以登:The Catcher in the Rye
  • 何兆偉: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王冬勝:Who Moved my Cheese? 父親鄧小平“文革十年記”
  • 陳永堅:人與永恆
  • 黃至剛: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 黃子欣:The Innovator's Dilemma, Long Journey Home
  • 陳祖澤:The Other 90%
  • 阮蘇少湄:Havard Business Review, Straight from the Gut
  • 陳裕光:The Contrarian's Guide to Leadership
  • 劉充剛:Havard Business Review
  • 戴德豐:香港歲月
  • 陳子政: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我想有機會,會找來這些書來看。

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

對不起!孩子,我們做錯了!



首次在書局內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的,一下子便想到這是一本告訴父母去反省教養孩子方法的書。番了數頁,便決定買一本來看。靜下來的時候,才看到作者是演員陳芷菁,心想,她何德何能去寫一本教人教養孩子的書呢?再看下去,這本書沒有特別的「序」,也沒有作者的簡介,很是奇怪,其他這方面的書大都會提及作者的生平令本書更有說服力。最後,看到這本書的部份收入會作慈善用途,也是好的。雖然發覺作者好像沒有什麼說服力,而她自己也只是當了母親三年多,實在很難想像她是從那裡學教養孩子的方法。

到真正看這本書的時候,反而覺得作者很周到,首先簡單說出是什麼問題,再來一個個案令讀者知到問題有幾嚴重,跟著再說出易地而處的感受,最後是解決方法。教導孩子的方向很正確,而且方法也很適宜,沒有一點過火。書中多次說作為父母,便要有心理準備要付出,要改變自己不好的地方作身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多溝通,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很多問題其實已決定了,另外,父母要同心,用同一套方法來教,一個做得不好,另一個要補救。

從知道作者是誰之後,喜見作者可以這樣有系統地提出那麼多有見地的意見;這本書也是值得看的。

2007年8月16日星期四

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



兩三年前,我每天還是在用Yahoo!來搜尋網上的東西,用得久了,雖知道有其他的搜尋器,但是沒有想過要轉;直到有一天,教會的教友跟我說要用Google來搜尋,很好用,我才想到,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同行跟我說,反而是由一位非資訊科技行業的人來告訴我呢?所以也真的去試一試,試過之後,對它的速度,準確性,簡單的介面很滿意,之後,它亦成為我首位的搜尋器了。

之前看了「紫牛」一書,書中提到Google便是一隻紫牛,所以便去找相關的書來看。在圖書館裡看到這本書是說Google的成功史的,很有興趣,所以便從圖書館借來看。

書中介紹Google的創辦人是成立公司的經過,Google搜尋器之所以快而準背後的技術簡介。我覺得最有啟發的是創辦人的理念,他們心裡只想著要改善世界,雖然在搜尋器林立的時候,他們推出最好的搜尋器,以使用者的角度來設計他們的界面,雖然公司上市,他們還是抱著這個原則,不會為短期利益和討好任何投資者而退讓,雖然公司的市值已超越很多其他科技公司,但是他們還是不斷在想如何繼續去改善自己的搜尋器,他們不像其他搜尋器公司成功之後,便忘了本來核心業務。創辦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打破傳統,例如上市,招聘,員工福利,員工的工作性質(員工可以用20%的工作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但是背後都有他們自己的信念支持。

看完整本書後,感覺是Google是一間由天才所組成的公司,而且還不斷在找天才,賺錢不是首要的任務,改變和改善世界才是他們的野心,在一個全世界都覺得沒有空間的市場裡,只要是好的東西,而好的東西是要有創意,明白用家的心,不用一塊錢賣廣告,只靠口碑,便會取得其他現在公司的市場。

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

事實與偏見12 – 黎智英踏上生意路



看黎智英的書的「事實與偏見」已經很多年了,最早一本是在書局裡看到一本名為「我的理想是隻糯米雞」,因為我也喜歡吃糯米雞,所以便有興趣拿起手來看,才知其實這是作者在其雜誌上的文章結集成書。看了之後很有啟發,所以作者之後的「事實與偏見」我也有買來看。這本便是最新一本,在書局看到多時,最近才買回來看。

這次這本書的副題是「踏上生意路」,但不是所有文章都是有關做生意的,有的是有關於家庭,有的關於社會,也有童年往事。看了他的書已久,所以有些事是看過數次的,例如在做生意上,他在麥當勞想到要精簡產品以求薄利多銷,生意便是要創新去為顧客解決問題,財富只是生意的副產品而已,生意停滯不前便不應只想到多元化去,應是去改善服務,服務要做到最好、要專,他的想法,和之前所看的「紫牛」不謀而合。不知是否這些想法在這些生意人的心中,都是從經驗累積出來的,所以都大同小異。

另外,在書中也看到作者說在困境的要堅強,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向好處看,抱著希望,努力,就必定可以渡過難關;這個信念和之前所看的「秘密」又是不謀而合,作者的信念沒有「秘密」一書的作者般到了迷信的境介,只是正面積極的看法,也許成功的人便是要有這種打不死的精神,在困境中拼摶,才是成功之道。

作者的書中久不久便會提起他年青時的事,他那時不是什麼富豪,和一般人一樣,所以看得很親切。從這些文中看到作者當時單身一人,但是他的信念,堅強的態度,是非價值觀已是很成熟,非一般人可比;作者說投機不會開心,因為只有從創新而來的,才是真正開心。同時,也看出作者很念舊,雖然他現在已是富翁,但他每每會提起年青時的一些地方和人物。他對家人朋友之愛,也可以從他的文章中看出,他對孩子愛而不寵,教法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是他的確有他自己的方法。現在,他已有孫子,但他第六個孩子才剛出世,可想而知,也許他是個很傳統,喜歡大家庭的人。

作者的自學能力真的很高,他十二歲才從內地偷渡來港,在工廠做童工才開始學英文,但是他年青時已用流利英語在美國做生意,他在文章中所引的典籍有學術上的著作,有名人的說話,所以他說的意見都有根有據;這也提醒我閱讀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只要有心努力去學,沒有學不到的東西。

作者的生平不是很傳奇,但是他的奮鬥史卻很值得學習。

2007年8月14日星期二

挪威的森林



很久之前已聽過村上春樹這位日本作家,知道他是日本一位很出名的作家,他的小說很暢銷,但是從來沒有看過他的書,也不知道他小說是怎麼樣的。及後,自己很喜歡日本電影「情書」,去年更買了它的DVD,發現原來這部電影的靈感也是源於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又在電台節目「一分鐘閱讀」提到他的名字,終於在書局裡看到他最出名的「挪威的森林」,所以便買了回來看。斷斷續續的看,也看了差不多半年;因為有其他書看,近日才下定決心把它看完。

書是寫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數個青年人(十七到二十歲左右)的成長路,細緻地描述他們面對人生,生死,愛,社會。書中的描述很直率,沒有一點兒轉彎抹角。每個角色都很坦白的對其他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於面對自己,率性而為。主角渡邊是一個平凡的人,因他坦率,沒機心,所以他身邊的人,不論男女,也很喜歡他。他喜歡直子,但直子卻念念不忘其自殺死去,同是渡邊好友的前男友,另外因直子年少時所發生的事,直子有心理問題,她知道渡邊愛她,但她不能正常的留在渡邊身邊;同時,渡邊遇上阿綠,一個有趣而可愛的女孩,最後,渡邊也發現愛上了她,但又感對直子有虧欠。之後,直子也自殺去了。結局時,直子好友玲子開解了渡邊,渡邊也再次去找阿綠了。

看完之後,有點惘然。也許年長了,首先自己會想,年青是否便是這樣的呢?要解決性慾,便去酒吧找女孩(當然那裡的女孩也是有心理準備的),起床便各自離開呢?面對自己的問題,這班年青人沒有去逃避,例如直子去了隱居,希望可以復原;渡邊知道自己愛上直子,身負直子復原之責,也沒有再外出找女孩,更拒絕了阿綠的引誘。到最後,渡邊清楚阿綠對他的重要,而再去找她。

可能年紀長了,不能代入這班青年人的心態中,所以看起來有點兒怪怪,只想著是否年青人如要活得認真,面對自己便要這樣。故事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書應是在八九十年代出的,當時在日本是如此暢銷,是否很多日本的青年也是如此的呢?如果是,渡邊可以最後找到真愛,渡過這段人生,不知會否有些人卻不能做到,沉淪在這些煙、酒、性當中下去呢?因不能代入書中角色,這本書看來便好像是一本色情小說。

小說是寫得很細膩,現在可能因自己常想著如何教育兒女而變得有點是衛道之士,所以看得不太投入。另外有點看得不舒服的是,書中很多角色(包括木月,直子,初子)都以自殺結束。或許再年長一點,到看透世事時,再回看這本書時會有另一番感受。

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

我的第一本經典英文100童詩



孩子書很多,兒歌書也很多,但是很多孩子書給孩子看了幾次便足夠了,所以其實很多都不值得買,在圖書館借來看更適合,尤其那些故事書。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是例外。

這本書應是香港出版,所以用字都不會像台灣出的有點兒怪怪;書中記載了一百首英文童詩,其中很多都很熟識的,唱得多,但是卻對它們的出處一無所知。所以當我在書局中看到這本書,它把每一首童詩的解釋,發音,出處,背境和家長可以怎樣用首童詩繼續和孩子列出來,很特別,所以便買了一本回家。這本書可以用來跟孩子唱歌,講個有關首歌的故事,和可以改歌詞來和孩子唱。所以這本書除了可以用來和孩子一同唱歌,還有參考價值。

這本書,是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值得買一本留在家的兒歌書。

2007年8月11日星期六

紫牛-讓產品自己說故事



首次知道這本書是在電台節目「一分鐘閱讀」聽到的,根據節目主持所說,這是一本有關行銷的書,當時聽來有趣,但是沒有去找來看,最近上網重聽這個電台節目,才想起有這本書,前幾天在公眾圖書館的目錄內找到,所以便去了圖書館借來看。

書不是很厚,我用一兩天的空閒時間來看己把它看完。對我一個從來沒有學過市場學的人來說,內容真的很新,給我很大的啟發。作者提出,企業如要成功,便要有創意,作者作說的「紫牛」,意思是普通的牛是黑白的,如果有紫色的牛,看到的人便會主動向身邊的人去說,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這個消意(或產品)便可以到達很多人的耳中,而不需要把資源(或錢) 去賣廣告,因為現今的電視和平面廣告已作用不大了,反而口碑卻傳得很快。書中另外一個和「紫牛」這個概念差不多是「創意病毒」,如果有這個病毒之後,便要找來「噴嚏者」把這個病毒傳開去,這些「噴嚏者」並不是市場裡的所有人,只是一些很願意嘗試新東西的人。如果紫牛真的成功了,產品便會進入高增長期進而到達更多的人,但是紫牛是有半衰期,所以企業得想辦法改良它。

我近年都想創業,去提供服務給所有人和公司,根據這本書作者的說法是不可行的,應該去想那個市場有可為,跟著去創出一種新服務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找出對這種服務有興趣和會採用的人,讓他們為自己的服務傳開去,這樣便不須要另外再找資源來賣電視或平面廣告了。

作者沒有說那些是紫牛,但是他卻提出紫牛的特性和可能找到它的方法,另外,作者用很多企業的成敗來引證他的論據,很有參考價值。以下數點是作者多次提出的:
  1. 紫牛是「卓越非凡」的,是有趣的,是值得人們傳播的。
  2. 可以滿足所有人的事物都是沒趣的,沒有人會傳播的,它們不是紫牛。
  3. 錢應用來開發紫牛,而不應用來賣廣告,因為廣告已經不可行了。
  4. 賣廣告是行銷一種很安全的方法,但是安全的方法實際上是最危險的方法。
  5. 當一間企業開始賣廣告,這可能意味它已行出安全之路,也許他們不再發開紫牛了。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讓我反覆去想自己應走的路。

媽媽不要哭-愛心事家庭



之前看了鄧藹霖的「會笑的媽媽」,覺得幾有意思,所以便繼續找她所寫的書,終於在公共圖書館找到有她的其他書,便走到圖書館去借。找到的便是這一本了。這本書的封面,是自己看在一隻鐵匙上的影。

初時以為這是作者另一本講教養孩子的書,但看下去之後,這本書可說是作者將生活上的一些點滴寫出,有她成長和父母的事,有工作上的事,當然也有她自己教養孩子的事。而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本書有她的孩子的畫,有她弟弟的序,有她姊姊的畫作封面,就像是作者一家的結晶品一般。而書中所說的事件中,最令人有反省的便是她教孩子的事上:她的大孩子上了名小學的小一,學校的期望和她不同,其他同學早已把高班的自修完,而她孩子平均分八十多分,但是考三十二,有同學的平均分是九十九以上的,作者之後如夢初醒,便去了買很多補充練習給孩子做,孩子問為何學校還沒有教便要自己做,作者只說就是要這樣,到最後,看到孩子不合作,不集中,便開始了用打的方法去迫孩子去做,這段時間維持了兩年。到最後,作者從垃圾筒內找到她孩子把她畫成一個女巫,作者傷心地醒覺。從此不再打了,而她也送了孩子到國際學校去。最後作者說了句:「只愛孩子,不愛面子」,真的很有意思。

一本不厚的書,看得很舒服,用了一天空出來的時間便看完了,作為消閒的書是不錯的。

2007年8月9日星期四

親親孩子心(三)



這本書將作者初子在專欄所發表,有關教養孩子的文章,有系統的歸納成書。書是袋裝書的大小,很方便帶在身邊隨時拿來看。

作者是香港人,所以所說的比台灣出版的書更適合香港人的現況。雖然書是十多年前所出的,但現在看來,書的內容還到現在還是合適的,可見在香港育兒的問題其實這近十多二十年其實轉變不大。書中對處理老人家照顧孩子的問題也有提及,方法也很溫和合宜。而對教育孩子方面,作者也是建議好的行為要讚嘗,而不好的行為要立即改正,同時也教導父母要怎樣去讚才會見效。對於孩子自顧能力方面,作者也是鼓勵父母讓孩子自己去做,面對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看到做得對的便作出提點,做得不對的不必多說,孩子自會從中學到教訓。跟很多教養孩子書一樣,作者也鼓勵父母為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後,作者用很多報告來說明孩子不同時期對不同的事物的態度和能力,好讓父母知道孩子的能力是會隨年齡改變,父母不必太擔心。

書中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意見和資料,但因是將專欄的文章輯錄,所以不是很全面;這本書應是作者同系列的第三本,如果作者能把所有的文章再全面改編而出一本書,理應會更好。

2007年8月7日星期二

秘密



不久之前,在香港電台的「一分鐘閱讀」聽到這本書,節目介紹這是一本很暢銷的書,內容也很有趣,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它時,便拿起來看,封面和內頁都給人一種古舊和經典的感覺,所以看了一會,便買了一本來看了。

是一本很玄的書。看了一半,已經覺得有點迷失。覺得是否應該相信這本書所說的寫法。其實整本所說的很簡單,作者自己面臨困難時,看了一本古書,發現了一個她所說的秘密,就是人可以憑意念,想著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想要發生的事情,跟著宇宙間有一種她所說的「吸引法則」,為人帶來人所想的東西或事物。作者多次說不論事物大小,只要自己去想,宇宙便會為他安排,更玄的地方是不用去理會事物會如何帶給人,所以不要去想不想要的東西,只要專心想著想要的東西便可。

從某個角度來看,書所寫的是對的。我也試過心裡想著一些可能會出現不好的事,心理想著想著,跟著不久這件不好的事便真的好像自己所想的發生了,當時感覺便好像是自己叫這件事發生似的。小時候,當我不開心,不如意時,我已懂得對自己說我不要想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不要去想自己是不開心的,如果我只是在想我是不開心,我只會不開心下去,這和書所說的不謀而合。所以如書所說,如果每時每刻都在想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算在困難中也對自己說自己是富足的,至少心情會好好多,也不會鑽牛角尖,對人來說,在任何時候,境況下也會感覺很好,當人的心情好,給別人的感覺也會好得多,書亦教人要去想別人的優點,這樣會發現別人更多的優點。所以如果可以跟書所說的去做,其實人是會開心很多的,至少不會變了有憂鬱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作者說人可以要求甚麼也可以,不論大小,而且不須要理會如何發生,這是宇宙的工作,所有事只想便可,這點很有不勞而擭的感覺,如果是給不成熟的人看了,以為世界真的就只是想想便可,這是很危險的。另外,書中引了很多名人的說話,說他們其實也是知道這個密秘,這有點兒勉強,更離譜的是作者也引出聖經說對神的信心便是這個秘密了,因為如果作者所說是真的,所有信徒所祈求的東西,他們對所求的信心而到最後這件事成真,可能都只是因為這本書作者所說的「吸引法則」而已,那麼根本無神論者也可以做到,神是否存在根本不重要。所以也可以把這本書看成是作者引用別人真實的說話,加上自己的理解,自圓其說的提出這個秘密。這本書說有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之後也有奇妙的事發生,但不知看了這本書跟著去做而不能成功的有多少人呢?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我會去改變自己的想法,令自己對身邊的事物改觀,但是我想我不會去到作者所說,想完之後便對自己說自己已經得到的地步。

2007年8月3日星期五

好爸爸忘不了



一本很感人的書。當日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是不是這是一本說一位好爸爸的書呢?拿起看了數頁,發覺這位爸爸本在外國生活得很好,但是很有理想,回到香港想為內地的孩子作出貢獻,最後自己卻因染上沙士而死去。書是由他兩個很懂事的女兒所寫的,當時,她們只是九歲和七歲而已。

書中有詩有畫,有故事,內容不是灰灰的,反而是很多色彩的。兩個小女孩很懂事,知道自己哭和令母親也會哭,所以她們也不哭了,她們反而會去鼓勵母親。最後,看到書的部份收入會作為兩個女孩的教育基金,所以更覺值得去買,便買了下來。

對我來說,看到女兒對父親的愛,雖只是相處了數年,父親對她們的影響卻很大。她們的表達能力強,懂事。讓我知道,孩子早年的教育對孩子的品格和性格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叫我更要珍惜自己在女兒年少時的培養。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一看便知是和教養孩子有關的。翻開來看,作者用她自己的方法,教導孩子成才,在書中,她有系統地將她的方法表達出來。

很難說改變多少才是1%,但是其實要做到作者所提出的建議,其實也改變很多,至少在態度上和行為上也有很多改變。作者提出的基本力,也要很有心的慢慢長期去實行,才會看到成果,當然能做到多少也視乎父母可以付出多少。但是簡單來說,這些基本力都是去培養孩子一些好的態度和能力,作者說起初成果不會很明顯,例如孩子的成積可以比其他孩子差,但是當孩子擁有了好的態度和能力,孩子便會超越其他孩子。所以實行起來也要有相當決心,尤其是要父母也同意同心才行。

對父母來說,就算書中所提出的方法做不到,至少也可以知道孩子那些態度和能力,是他們將來在他們的人生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和現今的父母所重視的不同,她提出的不是和金錢和上一些語言課有任何關係。可以看到的是,只要孩子有好的態度,自學能力和其他作者所提出的能力,孩子將來的也是光明大道的。

和其他有關教養孩子的書一樣,有很多要點和建議,如要實行,也要時常回看參照,才能記得所有和將所有建議都行出來。

人性的弱點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十多年前剛大學畢業時到日本探望我哥時,在他的書櫃裡看到。那時,我拿來看了小部份,覺得如果做人要這樣做,做人是否會很假,所以我便沒有看完整本書了。還有,這本書的封面很黑,給我一種假和深謀遠慮的感覺;我很久之後,才看到封面其實可以有兩個不同的演繹,一個是頭骨,一個是一個女子對鏡。

去年,因為我家出現問題,和同事談起來,她也說她也有面對差不多的問題,但她看完這本書之後,好像有很多啟發。這才提醒我有一本這樣的書,跟著我便到書局買了一本回來繼續看下去。

說真的,從某個角度來看,如果做人真的完全跟著這本書來做,真的有點假。但後來想來,這本書正好說出大部人對接受人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我們自己是真心誠意的去跟著書中的建議來做,這也是不錯的。

自己看完之後,簡單說句便是,每個人也是憑自己的真覺來做事和做人,例如看到對自己不利的事,即時要據理力爭,而且是針對那件事來解決。但書中提出很多案例,很多人想別人給予的,不是表面我們直覺想到的,而是背後一些感覺。另外,對我最大反省的是,不要以為在討論中可以說服人,別人便會同意自己,接納自己的想法,這是永遠也行不通的。要改變別人的想法,首先便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書中有很多建議,但是很容易便會忘記,所以可以的話,我想也要久不久便要拿來看看吧。

爸爸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覺得很有親切感,因為自己也好像有很多東西要對自己的女兒說,翻開看了數頁,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便買回來看了。

我很久之前,也看到書局裡有些父親寫給孩子的信,書的大小很方便放入袋內,隨時也可以拿來看,內容很精簡,便是每一頁只有一句說話,沒有圖,沒有多解釋。而這本書好像便是這本書的加長版,加上有趣的圖畫,和將原作者的「金句」變成一篇書信形式的文章,讀起來不覺說教,而且內容更加貼近我們的環境。另外,書中教給女兒的態度也是很好的,如果將來女兒可以照著來做,我相信她的一生也是一個開心,充實的。

現在女兒還小,所以我先把內容看一次,看看有什麼我自己可以做,令女兒得著這些態度的做法。到將來,女兒懂得看書時,便可以給她自己看。難聽點說句,如果我不能陪在女兒身邊長大,這本書也可以給女兒作參考,因為書中對女兒的忠告我也是認同的。

別寵壞我



書名很有趣,像是孩子對父母由衷的心底話。所以在書局看了數頁,便買了回家看。

其實孩子也不想被寵壞,問題是在於父母寵壞了孩子而不自知,更重要的是那些才是寵壞呢?書中分類把孩子不同方面可能被寵壞的有系統的寫出來,而且因為作者本身是一位青少年的輔導員,所以她可以寫出那些到了青少年時(甚至於成年後)出現的問題,原來是由於孩童時代被父母寵壞了。所以看完之後,對孩子的各方面有機會被寵壞也敏感了很多,當我看到有些事情有機會讓孩子變成長遠的問題,我便會早早加以停止,以免到後來變成難以改變的習慣或態度。

這本書有別於一般只教父母如何去教導孩子,作者是從經驗和案例,有根有據的去讓父母知道如何才不會寵壞孩子,更甚是讓那些掉以輕心的家長知道,寵壞後的孩子可以是多麼嚴重和深遠。

會笑的媽媽




在周日的早上間中也會從收音機聽到鄧藹霖的親子節目,節目大都請來專家談教子之道,所以很久之前已知道她是對教育子女應很有心得吧。在書局看到由她所寫的書,翻開來看了數頁,並不是在結集她節目中的專家的意見,反而是她自己的育兒心得,覺得有趣和對自己有啟發,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正如之前所說,這不是一本集專家所說的書,而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她多次重覆她以前是一個會體罰的媽媽,維持了兩年;這兩年中,是她口中所說最黑暗的日子,親子關係差,孩子也沒有改善。到後來想通了,便不再用體罰來管教孩子,之後,一切也變得好多了。有趣的是,她原來在大學時是讀心理的,理應對人的心理多少有點心得吧,但她也跌進了體罰的困局裡。

另一件令我很有同感的是,作者為了教養孩子而放棄了全職工作,薪金只是之前的一半,這和我自己為了自己去管教孩子而放棄了事業一樣,不同的是我是爸爸,不是一個裡社會裡所認同母親可以全職在家照顧孩子。

這本書雖不是什麼專家之言,但是從作者口中說出她的成長路和現在的她和家人,幾段她在節目中和聽眾的對話,她和她孩子的生活片段,對我來說也是很有啟發。我從書中得到最寶貴的一課是,教孩子是要有方法的,打更是最差的一個方法。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首次聽到這本書是從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得知的,當時已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很想買來看,但是當時在香港的書局還是找不到;不久之後,終於在書店裡看到,不加思索便買了回來看了。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斷的提出很多簡單的場境,讓讀者自己去想自己會怎樣做,而作者則會為不同的做法作出評論,某些場境還可以推到另一個真實的場境裡去,讓讀者去想之前這樣想是否也是一樣合理呢,同一論點又是否站得住腳。

人生根本就是很複雜,所以很多事都不能只用一個角度來看,否則只會想到的只是片面的真實和意見。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和論點去想事情,才能更明白這個世界和人生。可能到最終還是選了最初的一個做法,但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自己已用了各個角度來考慮。

也許到現在,我對人世,對哲學還沒有多大興趣,這本書可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讓我不須要記著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麼話,作者便給我機會去用別人的哲學思想來思考。我相信有朝一日,當我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對人生,對事物又會有另一種感受。

一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



知道有一部電視劇叫「一公升的眼淚」,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也拿上手來看了一會,看了簡介,看了故事大網,便買回來看了。

一開始便知道女主角亞也最終也會死去,但是由最初發病,接受治療時滿懷希望會痊癒,到中期只想維持,到最後知道不會復原,亞也心路歷程在書中真情流露,當中有她的少女情懷,對人生的理想,對生命的珍惜,看到也很感動。同時也會感受到亞也母親對她的鼓勵,讓她有一個很正面的態度去面對疾病,否則,亞也也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看完這本書之後給我的感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錢,是生命,愛,健康和家人。人的生命是否有價值是在乎於它能感動和影響多少人,是否開心也是在乎於人本身對生命的態度。亞也的一生提醒了很多人對生命的反思,亞也不言不行,但她的一生卻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當看到亞也不斷的描述她的身體慢慢的退步,很多以前能做到的,慢慢變成做不到,這是一件很傷感的事,也教我知道現在身體健康的自己,很多以為是必然的事,其實到年老時或身體差時,可能已變成一件一件的難事,所以要更加珍惜健康,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獎你一爸心底話



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翻了數頁,文章是由一些學生所寫,參加了「父親節徵文比賽」得獎的文章。文章反映了孩子對父親的感想,寫出他們眼中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很想多知孩子是如何去看父親的,所以便買了回來看。

書中文章的作者大都是中學生,十多歲,但文筆不錯,寫情寫境也很好,有些文章寫出了父親對他們所做的事和他們的感想,而部份文章寫出了一些很感動的故事,現在還記得的是一個女兒的母親死後,父親和女兒相依為命,女兒有眼疾,但父親又沒有錢,有一朝,父親帶女兒到碼頭送她上船,之後女兒才知道是父親送她給別人作養女,不久,女兒得有心人捐出眼角膜醫好了眼疾,過了幾年,她才知道這個善心人是她的生父,但是她已不知他在那裡,不知如何去報親恩。

有部份文章雖然感人,但是不知是否是作出來的,有點假。但是無論如何,這本也是一本很感人,讓我有很多反省的書,而且書的部份收入還作社會服務,便更值得去買和去看。

成功路




這是一本自傳形式的書,很值得看,作者張永霖真實說出由他工作三十年,由低層靠其獨特的態度升到管理高層去的經驗。書中很多勸勵,很多好意見,對在社會中的打工仔尤其受惠。例如他說到打工仔應有的態度,不要和老闆斤斤計較,不要功高蓋主,更不要以為為公司賺很多錢便可以不理老闆,工作不應只為金錢,要求責任,這和現在的人只求薪金,不求職位(職份)很大出入。另外,他又說出他曾經處理過的重要事,例如在國泰時處理政治事件,兩間公司出現的工潮,和開放電信他的面對方法,很有意思,很有啟發。閱後覺得,成功的人對事對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可能和大部份人都不一樣,所以,成功的只是小數人。亦提醒我當有人對我說要這樣做,沒有特別原因,只是因為大部份人都是這樣做,我便會格外留心,想清楚是真的要這樣做,才會去做。

不存在的女兒




剛看完整本書。我看的是中文版,原因是我看到這本書的只是中文版,另外,我也覺得我看中文書會比看英文書快很多,而且還能更準確明白書中的意思。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家庭,因為父親作了一個以為為了所有人而作出的謊話,從此,家人之間便出現了一道牆,父親盡力想令各人生活得很好,但是結果還是失敗,為了這個謊話,各人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反觀有唐氏症女兒養母的一家,雖然家境不是很好,養母還要為女兒到各方努力,她的家反而是開開心心。令我想到,生活水準不能令家人融洽,家人之間的溝通,真誠和愛才是令家庭融洽之道。

看這本書的時候,很想多看女兒一家的生活,看看女兒如何成長和如何面對社會,但不知是否作者覺得女兒一家沒有多特別的事要描述,所以書中大部份都是在描述兒子一家出現的問題。很想很快的看完它,想知道父親會否對太太說出實話,想知道如果很早便說出實話,這個家庭會怎樣轉變。到最後,父親在生之日也沒有說出實話,之後,養母才告訴生母,最後生母也可以再見到自己的女兒。這時,女兒已長大,是不是回到生母身邊對養母已不是一個大問題。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結局。我想我有時間,我也會由頭再看一次,細味書中細緻的描述和書中各人的心境。有機會的話,我也想找回英文版再看一次,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