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Letters to Sam


在開始寫這個部落去記錄我所看過的書後,也沒有看完過一本英文書,自己入進圖書館或書店,便只會走去中文書那裡去看書。這本書是在聊書室聽到其他參與者介紹,所以便在圖書館去找,找到了,便借回家看。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但廿多年前因為交通意外,變成了四肢癱瘓,經過了治療,終於可以坐在輪椅上,繼續去當心理醫生,而他本身也經歷了很多人生的起跌,例如婚姻失敗,家人因病過生等等。他有兩位女兒,因為父親的身體和婚姻狀況,變成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其中一位女兒長大,與另一個也經過不愉快童年的人成家立室,跟著誕下了一個兒子,這給作者很多的歡樂,但是作為心理醫生的祖父,很快便發現孫子和其他孩子不同,最後被診斷為有自閉症,祖父為此也很傷心;作者清楚知道自閉將會帶給這孩子怎樣的影響,亦知道他將要面對怎樣的世界,為此,作者覺得孫子和自己都面對著不同的困難和將來,作者亦不知道自己可以陪伴孩子多久,所以作者便開始以信件的形式,寫信給孫子,內容有提及他對愛、關係、性、家庭、病、困難等等的看法,和自己的一生,希望孫子將來可以自己去看,領會祖父的說話,明白祖父以及其他家人更多。

正因為這本書是由一個四肢癱瘓的作者來寫,所以他可以說出一個很不同的世界,令讀者去反省自己對這些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從中有所領會。所以這本書,不僅是作者給孫子的書,更是令所有人去思考的書。也許是因為作者要給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孫子看,行文用字都是很顯淺,很容易看。作者由孫子出生開紿寫這本書直到孫子四歲,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又寫了另一本書,我也將會去看。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怪獸家長


在學校的聊書室聽到老師介紹這本書,讀述一位媽咪如何去照顧她三名女兒,同時亦有提及作者所見的問題父母,現在的孩子有很多問題,但是最難解決的,反而是家長,覺得很有同感,所以便從書局買了這本書回家看。

根據作者的描述,她本身是一名全職母親,而兼職在大學任教,家中還有傭工。她對三個女兒的教育可說是無為而治,她不像其他主流的家長去培訓子女,給他們參加很多不同的興趣班,放學後,便任由三個女兒自己在家裡玩,因為作母親的放手讓女兒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學業,開始時成績是差了,但是卻全是女兒自己的真正的表現,所以作者覺得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但作者也有提及,她這樣的母親,卻是在其他家長口中的不稱職母親,而作者也不在乎。同時,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及很多做法很奇怪的家長,例如全家出動陪剛滿周歲的小嬰兒到外遊歷,又例如會為小事向學校投訴,同時,作者在書中提出很多現今香港教育制度出現的怪現象和問題,但作者只自嘲為小婦人,唯有一邊罵一邊面對。

另外,書中也有提及作者一家的起居趣事,令讀書看得既親切,又甜蜜。如讀書是家長,也可以反省自己家中的境況如何,有否可學習的地方。

作者的做法也許不是所有家長都認同,甚至會覺得她的做法偏激,但難得她丈夫支持,一家樂也融融,而三個小女孩也各自各精彩,乎復何求?也許作者的三個女兒將來未必一定可以做什麼偉人,有什麼傑出的成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們都可以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生活和快樂的一生。書中作者的一言一行,和其身邊事物的看法,認同與否,也是值得香港的家長作參考和反思的。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遇上好出色的男人

在圖書館書架上,看到了林以諾牧師的書,久聞林牧師風趣,說教生動,所以亦非常有興趣一看其大作,所以便借了回家看。

林牧師不是在說教,他沒有分分秒秒的在導人入教,他只是用他的所見所聞來說他對現今很多方面的看法和建議,例如在男女關係,夫婦問題,中年男人危機問題等等,他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引用聖經上的經文來說道理,所以這是一本適合教徒和非教徒看的書。書中用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去帶出作者的道理,而書是用近年頗流行的方法在文中強調重點,所以這本書是很容易看的。

看完這本書,可以反省自己是否遇著相同的問題,而自己是否在面對問題,而作者也有很好很好的建議可以跟從,既輕鬆又有得著,所以很值得看,知道林牧師也有其他著作,我也會找機會來看的。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父親的禮物:男人的生活如何因孩子而改變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說,作者用男人的角度,去講述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在不同的方面如何去做好父親的本份。

看完整本書,作者不斷的說父親在子女成長中的重要性,而父親在子女出生之前,大都想不到原來教養子女是如些難,有很多父親便用工作,主動或被動的減少和子女相處,跟著,子女的出現也會令家庭的經濟壓力加大,結果是父親用更多時間去工作,而子女的成長之中沒有了父親的影響,會有很多問題會出現,而父親也要先改變自己,才能好好的去教導子女。作者說出父親不應只埋首工作,應抽空和子女相處,教導子女,或只是簡簡單單的和子女遊玩,而不要把遊玩只用作教導之用。書中也有教導作為父親的如何去了解和教導子女,作者亦建議作為父親的,也要和妻子維繫良好的關係,為子女做一個良好的典範,將來,子女也可以做一個良好的父母。

簡單來說,作為父親,必定要為子女的出現而改變,要用更多時間去陪他們,教導他們,這比什麼都重要。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自驅力:工作態度決定一切



這是一本令人振奮的書,內容如書名所言,是有關自驅力,即是要自我驅策去做事的態度。作者用了很多很多例子,去說明一個很簡單但千古不變的道理,便是成功不是因為幸運,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做事態度,都是自發,對自己的要求高,盡力做到最好;相反,對大部份人來說,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很能幹,但是時不與我,或是得不到賞識和機會,事實是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所以做事更不起勁,當然得不到留意和賞識,更遑論是升職的機會。

作者引用了很多例子,有名人也有名不經傳的人,他們不論是身處任何的工作崗位,都是盡力去做,別人看到甚至會嘲笑他們,但是他們還是不顧別人的目光,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上司其實是會留意下屬的工作表現,所以當有機會的時候,機會總會落在努力的員工身上,所以,工作最重要是盡心盡力,不要計較公司的薪金低,當員工的表現出色時,公司自然會調節薪金,所以不要覺得既然不滿意自己的薪金,便只會作出剛達標的表現,反而,更是應該盡力去做,當上司看到某員工的表現是好,必定會將大任放在這人身上。

書中更提到,很多人工作是為了公司而工作,但表現最好的人,卻是為自己工作,即是把公司當作是自己公司一樣,每事做到最好,而且更會先知先覺的去做事。有長遠目標的人,成就是最大的,有短期目標的人,也可以有成,而沒有目標的人,只會是勞勞碌碌,到最後也沒有任何成就。

2010年6月26日星期六

卡耐基人際關係學


這本書記載《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的作者卡耐基對處理人際關係不同範疇的做法,和他在不同途徑得來的例子和做法,所以有很多值得參考學習的地方。

書中分為五大部份,分別是:
一、應付對手的方法
二、與人相處的秘訣
三、如何戰醒自我
四、怎樣獲取幸福
五、駕馭競爭和合作

以上這五個方向,其實都是一個普通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每一個部份再有三至五個章節再仔細討論個別細方向。每個章節都由作者提出卡耐基對於這個方向有什麼見解,再提出卡耐基或他的學生遇過什麼問題,之後應用了卡耐基課程所教的做法,便解決了學員面對的問題,所以有很多都是有根有據,而結果亦證明卡耐基的做法在該法是可行的,讀者可以參考卡耐基所建議的做法,來決定自己會怎樣做。

因為這本書是充滿了對各方面的問題及其應對辦法,所以很值得隨時拿來參考,相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拿來看,都會有不同的啟發,因此,這是一本很值得收藏的書。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基督解密


這本書是在圖書館內宗教部份書架上看到的,書名好像是幫基督教去說明一些外間不明白的事,所以當時便借了回家看。開始閱讀後,覺得這是一本奇書,要小心去看。

作者劉天𧶽並非教徒,但他對這個宗教似乎有很深的研究,他自稱寫這本書的用意,便是去告訴信奉耶教(不輪是天主教或基督教或其他)的信徒,他們所信的其實是什麼,但是看完之後,感覺是他想推番整個宗教,真的很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他說的是真的,世上很多人都是被騙了,如果他所說的是假的,他整本書和內裡所引的資料,又真的寫的像事實一樣;雖然作者多次說,耶教都是導人向善,耶教本身是真是假不重要,但是他寫得像論文一般,引經據典,的確很難令看了這本書之後的人,包括小部份信心小的教徒,懷疑所信的是否真實,可能連小小的信心也失去了。

這是一本不薄的書,而書中大部份都是在談論耶穌整個人生是否虛構,而根據這本書所說,耶穌是虛構的,處女生子,針十架等等耶穌人生中的幾個特點都是從其他神話中抄來的,而聖經所記載的內容,教廷更會為了傳教而修改,而聖經所記載的事件,更是由教廷為了自圓其說所解讀,例如耶穌年幼時的三博士,其實只是天文術士,而耶穌受審時,比拉多可以根據大眾的志願,放走一人,另一人名為巴拉巴,而作者則說巴拉巴其實意思即是神的兒子,所以其實比拉多是在問大眾是否釋放耶穌。這本書對很多聖經所記載的事,都提出了相反的資料舉證,所以看完這本書後,很明白為什麼有些宗教是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例如猶太教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

看這本書得很小心,對於教徒,要明白作者不是教徒,所以他是以無神論者角度來寫這本書,世上不相信耶教的人很多,有這類書實在並不出奇;而對於非教徒,也得明白世上有反對亦有支持整個耶教的資料,除非讀者有能力自行再去深究,否則只會更混亂。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上網有罪!? 拆解網絡罪案陷阱



這本書有圖書館內看到,翻開來看數頁,是說有關近年因互聯網而產生的案件,作者詳細去分析每件案,和講解犯案的原因,是很有意思的,所以便借了回家看了。作者是一名律師,而任律師之前,也有接受資訊科技的教育,所以他更能從資訊科技和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每件案。

整本書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便是互聯網上其實是和現實世界是一樣的,而在互聯網上所做的事,便相等於在公眾地方去做,但是在互聯網上做是多麼方便,而有在做的時候,好像只有自己知道,既沒有露面,也沒有留下行踪,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可以是很隨便的。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互聯網上,每個人所做的事,其實都有記錄,尤其是IP地址,只是一般用家沒有留意而已。另外一樣很容易犯了法而不知的,便是不實誠使用電腦,尤指是公司的電腦和電腦內的資料,只要是和公司對某個職員所期望的用法不同,便已經可以入罪,而公司的硬件和資料,便根本在每個職員的身邊,唾手可得,所以只要職員貪方便,用來做私人的事,就算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已經可以算是犯了刑責了,其實職員是很容易犯法的。

互聯網上的東西太方便了,很多時便是在每個電腦用家身邊,每個電腦用家必定要很清楚使用電腦時是用在公司上的事,否則,很大機會便會被捉個正著,犯法和留了案底,所以每個電腦用家都必定要非常小心。

這本書所有的案例都是在香港發生,又是近年很轟動的新聞,所以看起來有很接近的感覺,另外,所引的條例也全都是香港法例,所以這本書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


相信這本書的對象是女孩子吧,但是當我看到這本書,便想到既是影響女人的一生,書中的內容也許可以給我對教養女兒有多點啟發吧,所以便開始看這本書。

作者是一位韓國的女性,想不到作者所講的處境,似乎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也是差不多。書中所提出的建議,也許是作者經過了二十多歲這個階段之後,對年青的女孩子所作出的建議,同時也是由女性的角度觀察得來,所以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用男人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很大,從男人的角度,是怎樣也不想不到,甚至不太認同,但是這本書的價值便是在這裡吧,所以看完之後,令我對自己的教導女兒的方法再次重新檢討。

書中有很多建議,包括對健康,打扮,工作,學習,擇友,擇偶,理財,愛情婚姻等等各方面也有提及。例如不要看很多電視劇,因為這些電視劇所渲染的思想很多是不對的;另外要注意健康,做運動,而女性應要打扮,而好的外表則帶來機會,工作不是一味兒去幫別人,要升職還得令人覺得你勝任升職之後的工作,學習不單可以在婚前,在婚後有丈夫的支持,能完成學業的機會還大;至於交友方面,要多和有正面思想的的朋友一起,可以從他們身上感染到正能量;對於擇偶,作者建議選擇一個不一定有錢,但是懂得管理好自己(尤其是理財)的人。

整體來說,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要抱著客觀的心,聽聽作者的建議,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的處境和條件。

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人性的優點



這是一本很有義意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當中,告訴讀者憂慮是什麼,憂慮對人的傷害有多大,跟著書中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議,令讀者可以面對憂慮,作者亦不斷引用很多成功人士曾面對的憂慮,和他們是如何去處理,令他們可以成為成功人士。

作者不繼的說出,真正令傷害人的,不是人面前的問題,而是人因為面前的問題而引發的憂慮,令人失去了健康,也失去了面對困難的能力,但是奇妙的是,同是面對困難,如果人可以積極面對,是可以令憂慮對自身的影響減至最低,所以有些成功的人,雖然面對困難,仍可以正常生活,仍然吃得好,睡得好,身體才會好,才有力量可以捱過去。

第一個做法是如果遇到憂慮,可以思考究竟這個最大的後果是什麼,跟著如果不能改變,便立定心意去接受,而再想辦法去將最壞的後果改善,如此,遇著憂慮,便可以坦然面對;另外,對自己說,很多憂慮其實發生的機會很低,所以不用理會,另外,無個憂慮其實都可能有限度,所以不會是很大。

書中有很多方法去處理憂慮,但如果記不了那麼多,最重要記得的是,如果是面對憂慮,擔心是沒有用,正面面對便成了。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沒有不對的孩子 只有不對的方法



書中記載了作者知心姐姐,輔導過的孩子個案,當中包括了教養,學業,性教育。內地自從實行了一孩政策之後,家中唯一的子女,便成為了父母全心全意培養的那一個,孩子是一張白紙,沒有對與不對,但是父母的做法,則對子女有深遠的影響。個案包括了子女早戀(求學時談戀愛),父母對子女強行拆散兩人,令親子關係破裂;在學業問題上,個案則有兒子成績不好,母親出言嘲諷,兒子狂性大發將母親打死,另外有女兒不喜歡讀書,扮瘋癲逃避上學,學校和父母真的以為女兒瘋了,送了她入精神病院,女兒才發現衝了大禍,才跟父母說自己是假扮的,到最後可以離開精神病院重新投入學習,即名列前矛;家長為了讓子女入讀重點大學,高中時便搬到某些地區,為求可以增加入讀重點大學的機會,其中一個案中的母親便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帶著兒子去到偏遠的地方,過著簡單的生活,三年之後完成了這個過程,母親回到家去,才發現丈夫有了外遇;雖然大部份的個案都不很好,但其中一個是母親離婚後,親自去教養兒子,但是看到兒子的成績沒有好轉,最後發現兒子在電腦方面很有才華,教他上網後,英文能力好了,母親更發現當時國內的課程很舊,所以更建議兒子退學,自行去教兒子電腦知識,不久,兒子已可以自行學習,十七歲時,便已考到了國際認可的電腦證書,更獲得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母親不斷的指導下,最終兒子也成了電腦界的專才了。

書的最後部份是說內地的年青人,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性教育,年青人都是從其他途徑,得到對性不正確的知識,所以引致了很多未婚懷孕,性罪案等問題;作者也引了數個這類問題的個案,有些是做了未婚媽媽,有的是對性有錯誤的認識而犯了強姦罪。

國內的親子問題,原來和香港的也差不多,而一孩政策則令這些問題更大,而作者在書中很多的做法和建議,都可以用來作借鏡參考之用。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愛,其實我們都看反了



在書局內看到這本書,書名很有趣,所以拿上手來看,翻開看一看,內容是說愛是什麼的,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便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說的是,原來大部份人對愛的態度和期望都是錯的。例如愛,不是接收,而是付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去期望什麼,很多人便是對愛有期望,當別人達不到時,便會失望,埋怨,對方因而感到壓力,覺得不開心,最後,大家都會不歡而散。傷害自己最多最深的人,便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另外,很多人都想去改變其他人,不接受別人的做法。作者說,其實世上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因為不同的詮譯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作者建議人不要太過在意對與錯,應該要接受別人的想法,不要追求絕對的對錯,別人的過去也不要去在意,否則,沒完沒了。別人不會輕易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人,只有自己,只有在自己改變自己的想法之後,自己和所有人的關係也會轉好。和別人不和,問題不是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於自己不夠接納。世上本就沒有兩個人的想法是一樣,所以兩夫婦是一定不同的,要學懂欣嘗,兩個人的關係便會改善。

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訊息是,當有問題發生時,首先不要先把問題推在別人身上,而是首先去想清楚,問題的重點在那裡,問題很大機會是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肯放下自己,放下成見,接受別人現在的模樣,不去和別人爭辦對與錯,問題便會慢慢解決,對於生活,首先要自己懂該自己滿足,讓自己快樂,不要靠別人給自己快樂,否則,一生人都不會快樂。

感到這本書的內容,不論是否在戀愛和婚姻中的人,都應該去看,而在關係中遇到問題的,更應看一看,去了解更多何為愛,和如何對待愛;這是一本很值得看,值得和別人分享的書。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一家帆遊──浪遊世界一千天的幸福



去年年尾,在新聞報導裡,報導了一家四口,夫婦二人帶著兩個分別四歲和六歲的女兒,在船上用了三年多時間,環遊了大半個地球;心想,這會是一個怎樣的行程呢?要乘怎樣的船,才能橫渡太平洋呢?心中很多疑問,還沒有解,直到在書局裡,看到這本書,看看有介紹這個行程,和滿是美麗的風景照,所以便亳不猶疑地買了來看。

這本書是這四口之家的媽咪寫的,她是香港人,和我們一般成長,畢業後做了記者,認識了做水警的夫丈,及後,為了成全丈夫的理想,放下工作,買下船,和丈夫一起帶著兩個女兒,開始了他們的海上旅程。由他們到美國取船,之後穿過巴拿馬運河到太平洋,再到澳洲等地方,所到之處,差不多不是這樣旅行是去不了。書中提及很多不同的國家,講述他們的文化,也提及不同的景點,所以所到之處,其實不單是在海上,他們到了陸地,也會跟朋友去到不同的地方觀光,而去到一些對城市人來說陌生的國家,但看到相片,其實也不是很落後,有很現代的建築物。

看著美麗的相片,和讀著作者的描述,就好像跟他們一家一同經歷這個行程。看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啟發是,世上不只是有城市人生活的模式,有很多人是可以這樣的在海上生活十多年,走遍天南地北,而人是可以為自己找尋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生活不是要什麼物質享受,生命中的經歷,更是不可以以金錢來量化,正如作者所說,是一種幸福。他們的女兒,可以在不同的國度,見識不同的風土民情,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豐富了他們的一生。作者開始時是不太享受這種生活,但到後來已完全接受。書中沒有記載一些很危險的海上處境,反而生病卻時有提及,所以想到,原來一隻42尺長的船,原來已經可以橫渡廣闊的大海洋,在極目看不到陸地的環境下,感受實在不能言諭,必需要當事人才能感受到。令人也有一點衝動,想在自己許可的情況下,看看自己在江洋之中,會是什麼的感受。

作者現在還在其他文字媒體寫作,所以也許將來作者還會有其他的著作,到時,希望是記錄作者另一次遠征吧。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校長爸爸



在圖書館內逛,在書架上看到這本名為《校長爸爸》的書,感到很有興,拿出來看,原來是由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所寫,出版時為二零零四年,是六年前的書,書中記載當時時學校面對因收生不足殺校的困局,和當時校長如何面對這個挑戰,將學校救回來。感覺得有意思,所以便借了回家看。

書中開始時,記載作者的出生和童年往事。作者是草根階層出生,十三歲父親因病去世,由海外親人支持繼續學習,到中六時,得其弟弟停學支持繼續學業,到最後完成學業,到師範學院就讀,之後曾任教師,並在教育當局工作多年,其間加入工會,為同事爭取利益,之後在政府工作不如意,每天都是重覆而沒有義意的工作,見有學校招請校長,便申請並即獲任用,在其他同事的勸阻之下,還是下定決心離開穏定的政府工作,到一間積弱多年的小學去當校長。就職之後,決心改革,成果漸見;但二年後,因小一收生不足,被教育當局下令停止收生,之後便開始了對抗式的護校行動,校長憑其工會經驗,人際以及和傳媒關係,終於令政府讓其繼續辦學。

作者亦講出了很多他對教育的見解,例如直資學校,殺校和建校。另外,他對教育孩子亦有其見解,很多是由於他小時候的生活所領悟的;作者有決心,努力,有先見之明,有管理技巧,不為他人所動,堅持自己理想,很值得別人敬重。從作者護校過程中,其實係見到政府的教育當局,現當時,仍然是有濃厚的人治色彩,作者不單要做好本份,還要繼續用政治手腕和政府周旋,而政府怕大眾的心理,亦很清楚在書中顯現。

這是本很值得看的書,既看到一個成功的教育家是如何成長,童年他的經歷如何改變他的一生,另外,作者亦顯示出一個真正有理想的人,是會為理想努力,不怕強權。而書中很多的人和事,令人看了之後,更明白為什麼政府的教育政策為什麼得不到香港家長的信任,亦令人對直正的優質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CEO家長



這是在圖書館內逛,在書架上看到的書,出版了不足半年,也算是本新書。其中一位作者在香港也主要是在志願或教育機構內工作,也出版很多有關教養孩子的書籍和主持電台的親子節目,所以當在書架上看到作者的這本書,便借了回家看。

書名所指的CEO,其實是指Competent(有能力),Effective(有效能)和Optimistic(樂觀),這些都是家長應要做到的。書中所提出的知識,做法和方向,在其他很多類似的書籍裡都可以找到,但這本書卻最適合香港家長,原因是作者很清楚香港家長的特性,尤其是忙,喜和其他家長比較,跟著很多討論,例如升學等等,都是以香港現實環境來討論,所以令香港的家長很容易有共鳴,而對家長的描述更是一針見血。另外,書的字很大,看起來很容易吸收。

這本書其實有很多相似的書,但是如果家長是從來都沒有看過任何講述教養孩子的書,我會建議先看這一本,因為淺白易明,所說的情況也會令很多家長有共鳴。

香港十大中學校長



這本書是在圖書館內找到,是二零零七出版的,其實內容亦不太貼切,因為這十位中學校長,為何入選十大,是沒有一個甚麼的準則,反而比較好的說明是,這十位校長都是香港直資中學的校長,作者訪問了這些校長,談及直資學校和官津學校的分別,和他們辦學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亦從校長的回答中,對直資中學,這十間中學的情況,所取錄的學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看完整本書,明白直資原是政府想教育更多元化,讓直資學校可以更靈活去辦學,而每一位直資學校的校長都覺得,既然是直資,政府有資助,學校也可以另收學費,理應更多資源,但是這些校長會覺得,就是因為學生便是得到政府資助的憑據,所以如果學校辦得不好,收生情況不好,其實學校是會被淘汰的,所以直資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要有危機感,要做得更好,否則,家長是不會付錢給子女來這些直資學校去讀書。另外,也不是所有直資學校都是面向中產,其中有部份直資學校便堅持「人人可教」,有點像是「有教無類」,所以不是直資學校便一定是取錄最好的學生,也不是一定學費是很貴的。這十位校長,給我的印象是他們都很清楚他們學校的定位,要服務的是那些學生,和他們有其教育理念,跟著運用他們的管理能力,帶動整間中學去達至他們的教育理念。令我覺得,讓學生入讀這些直資中學是有價值的,因為這些校長,真的是以學生為本,以教育他們成才為先,亦很清楚怎樣的教育是對學生最好的。

書不是很厚,字大大,所以很快便看完。而這十篇校長訪問,每篇也不是很長,有點失望是作者所問的問題不夠深入,而且有些問題有點兒奇怪,例如她會問每一位校長所欣賞的領導人,則不是每一位校長都可以清清楚楚回答。每一篇訪問之後,作者都會有一段感想,反而這部份是作者親身的觀察所得,都是學校內部的所見所聞,也值得一看。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安全的人



這是一本在我和舊同學傾談近年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之後,她介紹給我的書。她原本想送她自己的一本給我看,但我想自己去找來買,但是找尋多時都找不到,之後,舊同學的教會朋友送了數本中文版和英文版給她,她便轉送給我了。在中文版和英文版之間,我選擇了看中文版,因為我自己覺得看中文版會快些,又易領會些。作者是兩位精神科疹所的負責人,而兩位作者都會用聖經的教導來輔導,所以作者所建議的做法都是屬靈的做法。

作者將人分為安全的人和不安全的人。所以書一開始便解釋什麼是不安全的人,作者提出了很多的不安全的人的特徵,他們的人際關係;跟著作者提出怎樣的人才會吸引不安全的人,所以不幸的事會不斷重覆,最後書中提出怎樣才是安全的人,和怎樣做才能成為全安的人。

書中說人要跟安全的人在一起,對自己才有好處,但同樣,如果有些關係是不能分開的,作者亦建議要盡力去補救,不是發現別人是不安全的人便推翻整個關係。

這本書,很值得看,一路看,可以一路檢討自己,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和教會以及神的心意。有機會,我也願意借這本書給友人去看看。

霎時感動(I)



「霎時感動」是一個我很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每一集都由一位名人,藝員等等來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又或自己一些經歷,來說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道理。在網上,到現在為止,每一集都可以重溫,較早時在網上看,是有文字紀錄一同放在網頁上,當時已很想把文字抄下來,但後來的在網上看,已沒有了文字記載了。網上的短片可以隨時被拿去,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原來電視台已將已播出的部份集數以書本形式出版,我便借了回家看了。

翻開書本來看,每一段也是我曾經在網上或電視上看過的小片段,重看這些文字,令我回憶起電視上的每一個畫面,另外,因為所用的文字也相當口語化,所以看起來很易明,可以看得很快。每篇文章只把電視上主持的一張黑白相片放在開首處,質素不太好,如果可以放上一幅彩色照片則更好了。

每一集所帶出的訊息,包括親人之間的愛,寛恕,誠實,努力,力求盡善美,缺陷的美,人生和生命的價值,價值觀等等,每一篇都相當有意思和發人深省。久不久拿來看,更可以令人從忙碌中反省自己的人生,所以這本書是很值得收藏的,這本書的書名為(I),不包括曾經播出的所有集數,而且電視上的這個節目仍不斷有新集數,所以這書看來這是一個系列,而不斷還有新出版。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開心成大器:培養成功又快樂的小孩


在電台介紹書籍的節目裡,提及這一本書,聽介紹內容,覺得書中內容對教養孩子很有幫助,在公共圖書館內找到這本書,所以便走到圖書館借回家看。

作者是一位輔導員,幫助很多心理有問題的人,而他們的問題多是因為有關面對成功失敗的,作者歸納了他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書。書中首先定義何為成功,而想孩子面向成功努力去做,便得孩子有正確的觀念;作者提出,孩子要真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他們定必是要自己自發和開心的努力,心理上,他們有三大支柱:自尊心,主權感,情緒掌控力。書中作者先講出要怎樣培養某一支柱,再引用了很多例子,來說明真實案例。

而看完這本書,我的啟發是家長必定要不斷反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錯要改,也定要做一個好榜樣,而家長也不應令孩子覺得父母所付出的愛是有條件的,另外,家長亦不應太過干涉孩子的活動,總要留下空間給孩子和讓他們感到是得到主權的,而作者提出一些表面上看來很好很好的孩子,可能背後也暗裡有他真實的原因,家長得找出來,出並想辦法盡早解決。

我在圖書館看到作者又另一本有關教養孩子的書,我也借了回家,有時間我便會開始去看了。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真心對話紀念特刊


在書局裡看到這本很精美的書,看一看封面,有很多熟識的演藝人仕,很多都是經歷很多的人,而這本書又是由傳教機構所出版,感覺不會是一本從俗的書,所以便買了下來回家看。

這本書是由十三位演藝人仕的訪問輯錄而成,他們都是工作了很久,在娛樂圈浮沉多年的人,在訪問之中,他們都坦然去表達訴說他們的經過,對身邊事物的看法,看著書中的訪問對答,就好像是跟當時人在談話,聽聽他們細味他們的人生。從他們對人生的看法,也有很多說話很值得自己深思和反省,例如他們對工作,對自己的演出,對自己的人生和將來的方向,看得出,金錢並不是最重要,有生命裡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是更要的,如成功感和愛。能對自己坦白,便是釋放自己。

相信這本書的收入,是用以支持作者所創的傳教機構的,所以更覺得值得去買這本書來看。如果將來作者再出版同類型的書,也許也會支持買來看吧。